“一到福建我就觉得非常亲切,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敢为人先的企业家、勤劳智慧的人民都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对我来说,福建就是福地,希望我能把福州话、闽南话学好。”17日,在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上,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丰富的科研和教学经验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林峰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发掘侨界新生代力量
林峰祖籍浙江杭州,30多年前曾在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学习,后赴德国留学并移居新加坡。他长期担任新加坡—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促进协会会长和副会长,一直致力于新加坡和中国的科技交流合作。
从自身成长路径出发,林峰发现,越来越多的侨界新生代力量正在形成。“他们多为改革开放后留学海外的高科技人才,在世界各地立足并取得不菲的科技成就。”林峰认为,在澎湃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下,更应该看到并重视这股侨界新势力,“这些海外人才完全可以引进到国内高校、大型研究机构、央企、跨国机构,为落地单位发挥更大作用。”
林峰建议,各地侨联和外国专家局精心引进的海外高科技人才,可按专业组织起来,定期定口跟企业、科研机构、高校联系,并持续跟踪他们发挥作用的落实情况。
新加坡和福建合作前景广阔
在林峰的印象中,新加坡和福建有许多共通之处。两地都靠海,新加坡的华族以福建、广东、海南后裔为主体,闽南语也是华族通行的方言之一。
在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领域,两地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新加坡的金融、微电子产业起步较早,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也走在世界前列,比如在精密制造和智能驾驶等领域。福建福州则在海洋经济、生物化学工程、智能模具制造等方面实力雄厚。“两地经济各有特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除了制造业和科技外,还可以在更多领域拓展合作空间。”林峰说。
作为当今科技领域最核心的驱动力之一,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千行百业。特别是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诞生,让许多人震撼于AI大模型的创造力。
林峰认为,“落地”对于科技创新至关重要,要把科技创新落实到产业发展上。以当前火热的AI大模型技术为例,跨模态、轻量化将是未来垂直产业应用的两大关键,将催生许多实打实的应用场景。
跨模态AI是指能够跨越不同模态信息之间的鸿沟、实现不同模态数据之间的深度融合和交互的技术。跨模态大模型可以通过在“知识隐空间”深度学习,提高AI系统的认知能力及知识泛化能力,以拓宽AI的应用场景。此外,通过对大模型进行轻量化和低功耗部署,打造更小型、更高效、成本更低的模型,可以加速让大模型在广泛的场景落地应用。
为人工智能产教融合贡献侨智侨力
林峰和福建渊源颇深,多年前来福建考察洽谈时,就充分感受到闽商的活跃度,以及在新兴产业领域独到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前瞻性。
在林峰原先的印象中,福建模具制造业是以服装鞋帽等传统制造业为主,但实际考察结果却出乎意料,“因应国际环境及产业转移等变化,闽商很早就开始谋划新能源、智能汽车部件制造等新兴产业布局,富有远见”。
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到杭州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研究院,林峰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和科研经验。未来,他将发动包括新加坡在内的海外侨界力量,一起探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应用趋势,帮助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加速转化落地。
林峰认为,当前国家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要求高等教育领域也要顺应变化,倡导更具工匠精神的教学理念,推动产教研深度融合。“AI大模型研究一定要落实到产业应用上,我们正在朝这个方面努力”。(记者 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