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岁的詹冬龙,江西九江都昌人,自 1982 年起,他便踏上了敬老助孤的公益之路,这一走,便是整整43年。从照顾邻里老人,到军旅生涯中关爱孤寡夫妇,再到转业后持续组织公益活动,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什么是持之以恒。他淡泊名利,带动众多人投身公益,成为温暖社会的一束光 。
初露锋芒:善意的萌芽
在江西九江都昌,悠悠岁月缓缓流淌,1971 年,詹冬龙出生于此,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温暖与希望。1982 年,尚在读初中的他,身形或许还稍显稚嫩,可内心已然满是担当。那时,隔壁邻居詹元仕爷爷及奶奶的儿女远在永修吴城工作,无法常伴左右照顾老人。于是詹冬龙便和哥哥姐姐一起,接过了照顾老人的接力棒。詹冬龙一家,便如冬日暖阳,照亮了两位老人的生活。
清晨,阳光还未完全洒下,詹冬龙就已穿梭在街巷间,前往集市为老人买粮。沉重的粮袋压在他并不宽厚的肩膀上,可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挑水时,他一趟又一趟,清澈的井水映照着他认真的模样,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他也只是随意地用衣袖一擦。劈柴的时候,他双手紧握斧头,每一下都带着十足的劲儿,木屑飞溅,他的脸上却满是专注。
“冬龙啊,真是辛苦你了,你比我那亲孙子还亲!” 詹元仕爷爷满是感激地说道。
詹冬龙笑着回应:“爷爷,您别这么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几年。詹冬龙一家人毫无怨言,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善良与担当,默默守护着老人的幸福晚年。直到两位老人先后安详离世,这段温暖的时光,成为了邻里间口口相传的佳话,也在詹冬龙的生命里,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
军旅岁月:爱心的延续
1990 年 3 月,詹冬龙怀着满腔热血,应征入伍,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那身戎装,承载着他的责任与担当,也为他的公益之路增添了新的色彩。1992 年 9 月,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才华,他考上了军校,来到武汉空军预警学院读书。在这里,他如同一颗闪耀的星星,照亮了周围的世界。
1995 年 7 月,詹冬龙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因表现突出破格留校工作。此时的他,作为学员队区队长,心中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他与武汉市江岸区二七街道签订拥政爱民包户协议,义务照顾孤寡老人沈友清、陈桂莲夫妇。从此,每周的看望成为了他和学员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阳光明媚的周末,詹冬龙总是早早地带领学员们来到老人家中。“大爷,大妈,我们来看你们啦!” 詹冬龙那热情洋溢的声音,瞬间打破了老人家中的寂静。学员们迅速行动起来,有的拿起扫帚,认真地清扫着每一个角落,灰尘扬起,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热情;有的提着水桶,往返于井边与家中,清澈的水在桶中晃动,就像他们纯净的心灵。詹冬龙则陪在老人身边,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过往,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时而轻轻点头。
“孩子们,你们真好,让我们这两个孤老头子老太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沈友清老人满是感激地说道。
“大爷,您别这么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您和大妈就把我们当成自己的亲孙子、亲孙女。” 詹冬龙紧紧握着老人的手,温暖的力量在彼此间传递。
为了让老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詹冬龙还会组织学员们带着老人去周边旅游。在公园里,他们陪着老人漫步在花丛间,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陈桂莲老人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灿烂而动人。
不仅如此,詹冬龙还发起了 “节省一元津贴奉献一片爱心” 活动。他站在队伍前,眼神坚定而炽热,大声说道:“战友们,我们虽然津贴不多,但每一元钱都能汇聚成爱的海洋,为老人们送去温暖和希望。” 在他的号召下,学员们纷纷响应,你一元我一元,将自己的爱心汇聚在一起。
后来,詹冬龙因工作调动到北京空军总部工作。尽管距离变远了,但他对老人的牵挂丝毫未减。每次出差或探亲路过武汉,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抽空去看望老人家。那一份份精心准备的礼物,那一句句关切的问候,都饱含着他深深的情谊。而他所发起的爱心活动,也在学员们的接力下,一直坚持了下来。一任又一任学员接过爱心接力棒,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爱的传承,义务照顾沈老夫妇 20 多年,直至两位老人先后去世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爱心从未间断,如同一条温暖的河流,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
地方征程:公益的拓展
2010 年,詹冬龙告别了他热爱的军旅生涯,转业到地方,分配到九江市人社局工作。新的岗位,新的环境,却没有改变他那颗炽热的公益之心。他就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无论飘落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播撒下爱的希望。
2009 年,在转业的前一年,詹冬龙回都昌和合探亲时,便带领退役军人到和合乡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那一天,阳光洒在敬老院的小院里,詹冬龙和战友们的身影忙碌而温暖。他们为老人们带来了生活物资,有崭新的棉被、美味的糕点,还有老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这些物资,如同冬日里的炭火,温暖了老人们的心。
“老人们,我们来看你们啦!” 詹冬龙的声音充满了热情与关怀。他走到老人们中间,亲切地与他们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身体情况。他的眼神里,满是关切与温柔,仿佛这些老人就是他的至亲。
“孩子,你们真好,还惦记着我们这些老家伙。” 一位老人满是感激地说道。
“大爷,您别这么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的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詹冬龙紧紧握着老人的手,真诚地说道。
从那以后,每年的重阳节、春节,詹冬龙都会带领爱心人士来到敬老院。重阳节,他会陪着老人们登高远眺,感受秋日的美好;春节,他会和大家一起为老人们贴上喜庆的春联,准备丰盛的年夜饭,让老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个温馨的节日。
2017 年,詹冬龙受组织派遣到都昌县土塘镇潘垅村任第一扶贫书记。在这片土地上,他看到了贫困的现状,也看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为这里的人们带来希望和改变。
他四处奔走,发动社会爱心人士,为土塘镇敬老院 90 多位孤寡老人置办全新棉絮、被套,购买保暖内衣。他亲自挑选每一件物品,仔细检查质量,只为给老人们提供最好的。他还关注着老人们的健康,为他们联系医疗资源,定期组织体检,让老人们能够安享晚年。
在扶贫工作中,詹冬龙不仅关心孤寡老人,还关注着村里的每一个贫困家庭。他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他为贫困家庭的孩子联系学校,资助他们上学,让孩子们能够拥有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帮助贫困家庭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让他们能够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詹书记,多亏了你,我们家的日子才有了盼头。” 一位贫困村民感激地说道。
“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詹冬龙微笑着回答。
2022 年,詹冬龙为都昌阳峰乡敬老院上百位孤寡老人献爱心,购买春节慰问物资;2023 年,他又发动爱心企业三凌宝集团公司,为南昌、九江、都昌等 13 家敬老院献爱心。他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的爱心如同星星之火,在这片土地上蔓延开来 。
坚守与传承:公益的力量
时光的长河静静流淌,詹冬龙在公益之路上的脚步从未停歇。四十余载,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坚守与奉献的真谛,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温暖灯塔。
岁月为他的脸庞刻下了痕迹,可他眼中的热忱从未消散。多年来,詹冬龙获得了众多荣誉,“都昌县最美扶贫书记”“九江市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九江首届十大爱心人物”“感动九江 2018 网事人物”“九江好人”“九江第四届道德模范”“九江市爱国拥军模范”…… 这些荣誉,是对他多年付出的肯定,可他却心静如水。面对赞誉,他总是淡然一笑:“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这些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所有心怀大爱的人。”
在家庭中,詹冬龙是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家人前行的道路。他的爱人,默默支持着他的每一次公益行动,与他携手同行,共同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孩子们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从小就懂得关爱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爸爸,我也要像您一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儿子的话语,如同春日里的鸟鸣,清脆而动人,让詹冬龙倍感欣慰。
不仅如此,詹冬龙还将公益的火种传递给了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在工作中,他常常向同事们讲述那些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的故事,眼中满是关切与忧虑:“他们太需要我们的帮助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出一份力。” 在他的感染下,许多同事纷纷加入到公益的队伍中来,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各种志愿活动。
他还积极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共同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他的真诚与热情,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企业家们被他的精神所打动,慷慨解囊,为敬老院建设、贫困学生资助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志愿者们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跟随詹冬龙走街串巷,为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物资和关爱。
“詹大哥,您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我们愿意跟着您一起做公益。” 一位爱心人士激动地说道。
詹冬龙的奉献精神,如同一颗颗种子,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他所带动的公益活动,如同一股股暖流,流淌在人们心间,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美好。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
结语:善的回响
四十三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可对于詹冬龙而言,这是他用青春与汗水、爱心与担当,书写的一部波澜壮阔的公益史诗。他的每一个脚步,都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的每一次付出,都如同春日里的甘霖,滋润着那些干涸的心灵;他的每一份爱心,都像是夜空中的星辰,照亮了黑暗中的前行之路。
他的故事,如同一首激昂的乐章,奏响了人性的光辉,也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善良与温暖。他让我们明白,善良并非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每个人心中都能绽放的花朵;奉献也并非高不可攀的山峰,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迈出的脚步。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詹冬龙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什么是无私的奉献。他的精神,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心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与温暖。
让我们以詹冬龙为榜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爱心去关怀他人,用行动去传递温暖。或许,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必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携手共进,让爱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让温暖的力量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地方 。(文/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