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九江这片温润的土地上,有一位以无私奉献为笔,以大爱无疆为墨,默默书写着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光辉篇章,他,就是詹冬龙。43载春秋,他用实际行动在公益的长河中镌刻下一串串温暖而坚定的足迹,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1982年,当詹冬龙还只是一名初中生时,便已踏上了这条充满爱与奉献的公益之路。他与兄弟并肩,义务承担起照顾隔壁邻居詹元仕夫妻的重任。那时的他,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挑水、买煤、买米、洗浆……这一扛,就是20多个春秋,直至两位老人安然离世。这份持之以恒的孝心与坚持,在邻里间传为佳话,也为他日后漫长的公益生涯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1990年3月,詹冬龙身披戎装,踏入了部队的熔炉。在这里,他不仅锤炼了钢铁般的意志,更将公益的火花洒向了更广阔的天空。在武汉空军预警学院,他每周都会带领学员们走进江岸区二七街道,为沈友清、陈桂莲这对无儿无女的七旬老夫妇送去温暖。打扫卫生、干体力活、陪老人聊天、逛公园……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汇聚成爱的海洋,让老人的生活重新焕发了生机。他发起的“节省一元津贴,奉献一片爱心”活动,如春风化雨,持续了20余载,即便身在北京、甘肃等地,他的爱心也从未间断,直至老人离世,这份爱的接力棒始终在传递。
2000年,詹冬龙因卓越表现被选调至空军政治部北京总部,负责离退休干部工作。十年如一日,他将老人们视为至亲,工作勤勉尽责,无怨无悔。他的付出赢得了总部机关领导及同事的高度赞誉,荣誉加身,三等功的光辉见证了他的奉献与忠诚。在这段时光里,他与韩红、易秒英等战友并肩作战,共同为部队的文化建设与公益事业添砖加瓦,书写了一段段佳话。
转战内蒙古额济纳旗,詹冬龙的心依旧炽热。面对当地孩子因贫困而辍学的困境,他毅然决然地伸出了援手,资助李轩伊等三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了他们的未来。这份资助,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更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注入了一股暖流。
2010年,詹冬龙转业归乡,但他的公益之心从未褪色。自2009年起,他便带领同村的复转退伍军人,为家乡都昌和合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发起献爱心活动,这一善举已坚持了16个春秋。每年,他都会组织爱心人士为老人们送去生活物资,陪他们聊天解闷,表演节目,让敬老院充满了家的温馨。2024年1月30日,第十四届和合敬老助孤送温暖活动在和合乡敬老院温馨上演,九江双语实验学校的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响应,共同为老人们编织了一个温暖的新年梦。
更令人动容的是,詹冬龙将自己的首笔稿费慷慨捐出,设立了都昌和合中学奖教助学基金,激励教师辛勤耕耘,助力学生茁壮成长。他深知教育的力量,愿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点亮希望的灯塔。
2017年,詹冬龙担任都昌县土塘镇潘垅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在驻村的日子里,他深入群众,了解民需,解决实际问题。他发动社会爱心人士为癌症患者寻医问药,个人斥资数万元建立健康养生馆,免费为患者调理身体。他心系土塘镇敬老院的90多位孤寡老人,为他们募捐数万元,改善生活条件,发起敬老送温暖活动,让老人们在寒冬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情。
2020年,詹冬龙主动退休,担任九江市红色文化促进会会长兼党总支书记。他积极开展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系列活动,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他走访慰问困难党员,送去生活物资和慰问金,让党组织的关怀温暖人心。同时,他致力于家庭家教家风主题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詹冬龙的爱心善举如春风拂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他荣获九江市道德模范、九江好人、感动九江网事人物、全国榜样百强公益人物、2025年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提名人选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对他多年公益付出的最好诠释,更是激励他继续前行的力量源泉。
如今,詹冬龙在文旅健康领域深耕细作,大力推广非药物疗法治疗二型糖尿病、低碳无烟厨房、派享生活、一村一品绿色产品等实体企业经营项目。他希望通过这些项目,不仅创造经济效益,更能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将公益理念融入企业经营之中,引领更多人关注健康、关爱社会,共同绘制一幅美好的画卷。
詹冬龙,这位新时代的活雷锋,用43年的时光谱写了一曲温暖人心的公益赞歌。他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传递爱心、践行善举,让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