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长河中,生日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是璀璨的烟火、热闹的聚会,是被精心装点的特殊时刻。然而,于詹冬龙而言,生日却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过,带着岁月沉淀的质朴与淡然。
小时候,妈妈煮的一碗面、一个荷包蛋,便是生日最温暖的记忆,简单却饱含深情;成家后,爱人亲手炒的几个家常菜,儿女们的祝贺短信与红包,虽不隆重,却满是生活的温情。平日里习惯过农历生日的他,常常会忘记身份证上的这个日期。而这次,是银行的生日短信,与北京出差途中的特殊经历,让他在奔波中回望自己的人生轨迹。
此次出差,异常天气致使车次停运,车票极度紧张。即便身为团职干部,在创业的道路上,也不得不为了项目的紧要关头,踏上拥挤的Z396次列车。车上人满为患,凌晨时分,困意袭来,他竟用浴巾铺在地上,沉沉睡去。这看似寒酸的一幕,在他眼中,却是为梦想奋斗的印记。过往岁月里,这样坐火车睡地板的经历屡见不鲜,有时为省钱,有时因买不到卧铺,有时更是主动选择以此“折磨”自己,将每一次艰辛都化作精神的磨砺,在这“炼狱”般的体验中,内心愈发强大。
詹冬龙始终铭记自己农民儿子的出身,即便生活条件改善,依然保持着能屈能伸的品性。43年的公益之路,他将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放在心间,给予他们关怀与帮助;把亲人、家人视作珍宝,默默付出;把服务对象的需求牢记于心,全力以赴。而对待自己,他却极为严苛,省吃俭用,不追求高档名牌服饰,不沉溺于铺张浪费的饮食,不贪图日常生活的过度享受。在多重身份的责任与担当下,他在物质上克勤克俭,在精神上却不断攀登高峰。
作为军人、党员、干部,他将使命扛在肩头;作为儿子、父亲、丈夫,他把家庭责任牢牢担起。中学时代的名篇名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坚韧,《老人与海》里圣地亚哥的不屈,都深深影响着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位卑未敢忘忧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经典话语,不仅是他人生的指引,更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五十余载的人生旅程,詹冬龙始终满怀激情地奔波着,为事业拼搏,为社会奉献,为家人付出。他从不曾倦怠,不曾停下奋斗的脚步去享受安逸,也从未将过多的目光投向自己。这一路,他在岁月的淬炼中,坚守初心,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而这,便是他献给自己生日最真挚、最动人的告白 。(万瑜 万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