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抗洪精神的守护者——李宏志与九江抗洪广场的传奇故事

  在九江这片承载着无数英雄记忆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传奇人物——李宏志。他,是九江市红色文化促进会终身名誉会长,更是九八抗洪精神坚定不移的守护者、红色文化薪火相传的执着践行者。他与抗洪广场的故事,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奏响了一曲充满奉献与坚守的激昂赞歌。

  时光回溯到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如猛兽般肆虐长江流域,九江城岌岌可危!滔滔洪水汹涌而来,无情地吞噬着一切。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人民子弟兵和无数群众挺身而出,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洪史诗。那惊心动魄的抗洪堵口场景,那军民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壮举,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而李宏志,正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与抗洪广场结下了不解之缘。

  彼时,九江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发展大旅游的号召,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李宏志听闻后,毅然决然地放下南昌的事业,奔赴九江。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敢,心中怀揣着对抗洪精神的崇敬和对红色文化传承的使命。他投身到抗洪广场旅游商场和抗洪广场纪念馆的开发建设中,毫不犹豫地投入上亿资金,对5.4万平米的区域进行精心打造。绿化、亮化、硬化,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每一个细节他都精益求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抗洪广场逐渐从一片荒芜之地,蜕变成了九江的一张重要名片。

  这里,不仅承载着九八抗洪那段悲壮而又伟大的历史,更成为了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抗洪精神的重要载体。每当人们踏入广场,仿佛能听到当年抗洪勇士们的呐喊声,能感受到军民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抗洪广场也因此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李宏志也凭借出色的贡献,荣获了“九江市十大功勋企业家”的称号。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满足,因为他深知,这仅仅是他传承抗洪精神、弘扬红色文化的第一步。

  从98抗洪堵口之后,李宏志便肩负起了抗洪广场的经营管理工作。岁月悠悠流转,他对抗洪广场的感情愈发深厚,如同一位守护家园的卫士,不离不弃。2010年,抗洪广场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授予“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荣誉称号。此后,这里又陆续被评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各兵种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基地,成为各大专院校入党、入团等重要教育活动的场地。每一场参观活动,每一次庄严宣誓,都在传递着九八抗洪精神的力量,而这背后,离不开李宏志的默默付出。

  他深知,抗洪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凝聚起的精神瑰宝。为了让更多人铭记与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李宏志在日常运营中积极组织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他邀请老红军、抗洪英雄来到广场,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让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广场上回荡。他还开展红色文化展览,将抗洪时期的珍贵照片、文物一一展示,让红色基因融入广场的每一处角落。同时,他将抗洪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相结合,定期举办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他耐心地引导年轻一代,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

  然而,市场的风云变幻总是难以预料。2013年,由于各种特殊情况,抗洪广场的旅游商场无奈关闭。这一打击如同晴天霹雳,让李宏志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企业运营合同期内近一半时间处于被迫关闭状态,当初合同中约定旅游部门组织的参观消费人数严重不足,致使企业亏损严重。但李宏志心中那份弘扬九八抗洪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信念从未动摇。他的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坚定与执着,仿佛在告诉世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不会放弃。

  即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他依然坚持让抗洪纪念馆免费开放,还安排专人进行义务讲解。从开业到2023年,这十余年间,纪念馆累计接待游客800余万人次,接待部级以上领导400余位,得到了中央、省、市级领导以及部队首长们的高度赞扬。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李宏志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他说:“九八抗洪精神是无数人用生命换来的宝贵财富,红色文化是我们的根与魂,只要能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这种精神,再苦再难都值得。”

  如今,抗洪广场因政府规划,由九江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与李宏志商谈货币补偿等善后事宜。李宏志积极配合,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财务审计与资产全面评估。虽然他的企业面临着困境,但他始终心怀希望,希望能得到政府的理解与支持,让这段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抗洪精神而奋斗的历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李宏志,他就像一座巍峨的灯塔,在时代的浪潮中,为人们照亮红色精神的传承之路。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九八抗洪精神的传承与坚守,践行着弘扬红色文化的使命。他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九江这片土地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和弘扬九八抗洪精神,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詹冬龙 万瑜)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欧联华文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eztchdzx@163.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