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有泥土,心中才有真情。”2021年9月,九江市住房保障管护中心军转干部廖刚转业不失军人本色,主动请缨到都昌县大港镇大港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并于2023年9月担任第一书记。从保家卫国的钢铁战士,到勇挑重任的百姓公仆,三年多时间,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民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退役军人的责任担当,践行了一名第一书记的初心使命。2024年9月,廖刚同志获得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通报表扬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干部。
沉下心,“小岗位”担起“大责任”
驻村以来,廖刚同志深知“基层党组织就是群众心中的一面旗帜”,特别是2023年9月,担任驻大港村第一书记后,廖刚同志积极转变身份,以“归零”心态再出发。近年来,为推进大港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廖刚同志围绕工作职责,认真落实市委、县委及镇党委工作部署要求,积极扛稳村级组织建设责任,协助村党支部书记抓好村“两委”班子、带强党员队伍、规范工作制度。大力动员组织农村党员参与先锋党员评定,激励党员在环境整治、移风易俗、信访维稳等工作中发挥作用、争当先锋。并带头担任“党建网格员”,积极发挥“网格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要作用。在廖刚同志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关系融洽、分工有序,村级干部队伍的工作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纪处分条例
俯下身,“小细胞”释放“大能量”
从2021年的驻村工作队员,到2023年的驻村第一书记,廖刚同志变的是身份,但一直没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是群众对“小廖”的这个亲切称呼。驻村以来,为了加大防返贫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廖刚同志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在村委会门口、各自然村人群聚集地、脱贫户家中张贴“三类人群”自主申报二维码宣传单200余份。通过带头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做到了防止返贫相关政策和手机申报操作家喻户晓,并认真做好排查工作,确保符合条件人员应纳尽纳。经过帮扶干部走访和部门数据比对,大港村新纳入三类人群6户15人。对新纳入的“三类人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廖刚同志因户施策,安排帮扶干部,进行结对帮扶,并要求结对帮扶干部每月进行监测,脱贫户结对帮扶干部每年至少2次入户走访,每季度至少打一次电话,确保新纳对象应扶尽扶、政策应享尽享,坚决防止出现返贫。同时,驻村工作队在大港村9个自然村安装了宣传栏和红色小喇叭,积极宣传移风易俗、防溺水、森林防火等工作,提高群众意识。
在各小组召开“移风易俗”入户板凳会
融入情,“小村庄”穿上“新外衣”
驻村帮扶以来,廖刚同志把抓好民心工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牢牢记在心里,积极筹措各类资金34万余元,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是聚焦“美丽宜居”,持续改善人居环境。通过统筹实施农村污水治理、路域环境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邓仕畈组安装路灯31个,建设完成村级法律明白人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二是聚焦“幸福安居”,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激发村民离开牌桌,参与文艺活动的积极性,廖刚同志带领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成员,将村民组织起来,组建了大港村“半边天”广场舞队,多次开展了“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文艺汇演活动,通过唱红歌、跳红舞等形式,既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更搭建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聚焦“弱势群体”,开展帮扶走访慰问。廖刚同志十分关注老弱病残、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积极争取帮扶单位支持,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活动,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大港村“半边天”广场舞队开展文艺汇演活动
扎下根,“小乡村”写好“红文章”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源头、是核心,更是乡村形成自我造血能力的关键所在。”这是廖刚同志经常放在嘴上的一句话,也是正在大力推进的一件要事。他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坐落在大港村的田英烈士陵园、新四军都昌留守处等红色资源,今年通过创新采取“村集体+个人”的模式成立了红视角红色旅游公司,并积极争取单位帮扶资金20万元费用,用于修缮烈士陵园。同时为了增加旅游吸引力,还有现代温室大棚种植基地、猕猴桃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基地现场采摘。在村委会打造了红色大讲堂可提供上党课、观看红色影片,农产品展示柜,主要展示大港特产,农家干货等供选购。2023年,大港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9万元,较驻村前(2020年)增长了13.28万元。
参加省里组织的第一书记带货展消会
驻村三年多来,在市住房保障管护中心的大力帮扶下,在大港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驻村工作队将同大港村“两委”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要求,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在乡村大地上绘就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冯正经 段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