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名利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必须善于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人的成长进步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遇到挫折、出现坎坷的时候,最难能可贵的是自己会做自己的思想工作,自己说服自己放下思想上的包袱。作为一个正常追求名利而又积极向上的人,必须以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和分析自己的成与败、得与失,不能只是片面地强调自己的奉献、付出,还要多看看周围同事和多比比英模人物,找一找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这样全面地看问题,自然会多一些平和心态,少一点牢骚和埋怨。还有一个问题是要选准比的参照系,解决好和谁比、比什么、如何比的问题。拿自己的情况和周围的人作些比较也属正常。但怎样进行比较也很有讲究。如果和进步快、荣誉多的人比,可能越比越感到不平衡,如果和普通群众比和那些在艰苦地区、特殊岗位默默奉献的人比,就会越比越感到自身存在差距。总之,不论时代如何变化,要始终坚守信念忠于职守,不为名利所左右,才算得上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具备严格的自律意识,古人主张吾日三省吾身,随着社会的发展,省吾身应该注入新的内涵。作为想有所作为的人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好参加工作干事创业为什么、现在履职当干部搞管理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公仆理念,确立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以天下之利为利的崇高执念!不为那种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所左右,时时处处严格自律,才会筑牢抵御酒绿灯红侵蚀的思想防线,保持一个高尚正派之人的浩然正气,不在权、钱、色的诱惑面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每个人要以良好心态对待名利得失,要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不断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和浩然的正气,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得失,切实做到以下四点:一要常怀感激之情。人要学会懂得报恩感恩,报答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现在拥有的一切!一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关心关照,生命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人和人的追求与收获都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的人追求财富名利,而有的人追求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正因为追求不同,所以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就不一样了。说到底人还是有一些虚荣心的,谁不想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呢!正确地追逐一些名利是很好的,可以激发人们前进的动力,摆正心态,端正三观是没问题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不违反道义的前提下,追求财富和名利是可取的,可光明正大的追求。一个人的教育、培养和成长,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教导,离不开同志间的帮助支持。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人却常常忽视这一点,把自己的能耐看得过大,稍有不如意就牢骚满腹。作为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和分析自己的得与失。抱怨只会徒增伤悲,心理失衡,感激却能调整心态,少一点牢骚和埋怨。常怀感激之情才能牢记单位和领导对我们的教育培养,才能真切感受到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爱与期望,才能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得失和进退去留,才能坚守信念不为名利左右。二要常思自身之责。知责思维就是应该知道自己在社会上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多少责任,从而激励自己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作为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就要知爱岗敬业、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之责,知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之责,知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之责,常思自己之责就是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集中精力、一门心思干事业,不分心走神,不被杂事所扰,不为名利所惑,不受得失所困。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不断丰富自己和充实自己,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勤勉敬业的好形象。三要常修立身之德。要做到淡泊名利,还要在平时注重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人的一生总要面临利益得失和进退去留的考验,谁都不可能回避,也躲避不了。如果工作时总想着个人利益,总想着升官发财,工作怎能干好?志存高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志坚强者,遇喜不狂遇悲不伤。真正的有品德的人,对于个人名利坦然对待,没有一流的人品做底子,不管走上什么岗位都可能会犯错误,给他什么待遇都可能不满足。四要常持谨慎之心。邓小平同志指出:共产党员太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要有所怕,谨慎一点总是好的。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时下有的人觉得小事小节无碍大德,无所顾忌,不该吃的吃了,不该拿的拿了,不该要的要了,最终导致思想防线崩溃,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正所谓小者大之源;不少前车之鉴触目惊心,教训十分深刻。作为一名积极向上的优秀分子不管走到哪里都应时时刻刻用正确的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份之想,常守为官之道,谨慎交往圈,净化生活圈,纯洁娱乐圈,正规工作圈,绝不能干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同时,我们有不平衡心理的人要切实做到以下四个正确对待,才能不攀比、不计较、不失衡、不堕落、不变质,才能永葆优秀分子应有的高风亮节,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切实做到以下四点:一是以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滞的态度正确对待学习。胜任本职、成就事业离不开学习,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离不开学习,要树立本领恐慌意识,立足岗位实际,有针对性加强学习,不断提什自我、完善自我,着力增强处理复杂问题、实践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以不敷衍、不塞责、不畏难的态度正确对待工作。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对工作高度负责,对事业不懈追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涵养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务实作.风,形成大胆开拓、锐意进取的创新思维,切实干出成绩、干出水平、干出实效;三是以不攀比、不计较、不失衡的态度正确对待名利。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看淡名利,看轻得失,对职务升降、荣誉评定、报酬多少抱以满足感和平常心,以豁达的精神和超然的态度对待名利,用高尚的品德和境界约束自己的名利之心,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四是以不抱怨、不苛求、不辜负的态度正确对待团队组织。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团队组织中的一员,个人成长进步离不开团队组织的教育培养,离不开团队组织的支持给力,对团队组织始终抱有感恩之心,自觉服从团队组织的决定和安排,接受团队组织的管理和监督,珍惜团队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不辜负团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
在追求个人名利上,我们还必须注意两点:一要正确处理个人“名利”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企业利益的关系。1,个人的“名利”要与国家民族利益、社会利益、企业利益的发展方向、目标一致,并把“名利”作为发展动能,推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事业发展。2,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兼顾平衡国家、集体及他人的利益。兼顾平衡,就是彼此利益相互协调,相对公平均衡,不能顾此失彼,或者玉石俱焚,两败俱伤。国家强盛了,民族复兴了,个人也能够分享到“强盛、复兴”的红利,实现了个人追求“名利”的愿望,不能个人“名利”受到伤害,追求“名利”希望落空。3,个人的“名利”适度倾斜国家民族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个人的名利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休戚与共,唇齿相连。大家都知道“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个人就是“小河” ,国家、集体就是“大河”,大河奔腾汹涌,小河一定激荡,反之大河奔腾汹涌,靠万条小河激荡汇入。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国,哪有家?国泰民才安,国强民才富。国家像一艘破浪远航的航母,单位就像一个格舱,所处的个人就是舱格某一岗位的水手,如果航母漏水,我们就应该奋不顾身补洞,否则大家都会葬身海底,梦碎深渊。我们要有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观念,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志向。但适度倾斜是服从大局,不是无限度倾尽所有,而是适可而止。提倡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把时间、精力、能力、财力、人力等都要向国家、集体倾斜付出,但不能强制流尽最后一滴血。个人“名利”适度倾斜付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个人“应该”倾斜付出。无论从个人职责、良知,还是从政策法规、社会公德方面,都应该服从国家、集体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二是有“能力”付出。自己不付出,没有谁能代替。如2020年春节期间,湖北武汉突发新冠肺炎,国家立即组织各省专家医疗队驰援武汉。有的医生要结婚,有的已经回家过春节,他们也有理由推辞不去,但职责使命,舍我其谁?接到命令后,别无选择,他们只有放弃婚期,或离开家人,义无反顾地归队参加抗疫决战。这就是舍弃个人利益,适度倾斜服务于抗疫大局。二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规范相对平衡和适度倾斜机制。人民群众追求“名利”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天经地义的。如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劳动保障、社会安全和尊重。但是由于人追求“名利”的欲望无止境。防止私欲膨胀,仅靠自律、自警、自省,或者社会道德谴责、批评教育还不行,还需要国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规范、强制、制约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家庭利益适度平衡。既保证人性需要合情、合理、合法,又要让该倾斜付出而不付出的人明白为什么要付出,不付出会得到什么后果,使其不能、不敢、不想。在单位内,高管领导一方面提倡个人的“名利”与国家民族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方向、目标一致,相向而行;另一方面依法依规给员工搭建一个追求“名利”的竞争平台,形成宽松有序的干事创业氛围。总之,人追求名利,一方面为了生存求得物质满足;一方面还要活得有尊严。即除有好车、洋房、美女外,还要有安全保障,有自我实现的成就,有社会名望,有社会地位,受人尊重等,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人性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要实现人性“名利”需要,就要遵循“名利价值适度平衡法则”。追求“名利”既要符合人性生存和发展需要规律,又要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依据国家法规政策、道德规范和单位制度,凭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能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有道,自有赞誉。这就是我对“名利价值观”的解读。
说实在的,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我们的生活就离不开名与利。士人不争名,官场空荡荡;商人不夺利,市场冷清清。“利”字不谈,只说一个“名”字,就与我们脱不开:我们把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称为“名人”或“名士”;我们把技术专精的人称为“名师”或“名匠”;我们把有声望地位的家庭称为“名门”或“名族”;我们把社会知名人士或学有专长者称为“名流”或“名家”;我们把尊敬的老前辈称为“名宿”,把其地位称为“名望”;孔子甚至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之言,担心死后名声不好……人们一辈子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一个名。中国自古就追崇:人后留名,鸟后留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其真实写照。人们为了追求一名,不惜搏命付出,高尚的人为了名变得伟大,庸俗的人为了名变得无耻。名利场已俨然成了人生的大舞场,圣人与妖怪共舞,高尚并低俗齐飞。人类对名利的欲望和追求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天性,是人类的特征。名和利是一对孪生姐妹,但脾性并不那么融洽。慕名总被逐利所累,逐利也总为慕名所困,想鱼和熊掌兼得,做到名利双收,除非运气特别青睐于你。多少人为利益所驱,或贪赃或枉法,牟取暴利,得来骂名却毫不足惜;又有多少人为留下清名,视钱财如粪土,甘守清贫。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不为名,不图利”对有些人来说,只是一种虚伪的说教,有一些虚伪的因素在里面。但对一些伟大贤达之士来说,个人名利乃身外之物,不足挂齿,甚至如粪土。不过,在这个世界上,凡人俗人还是多数,在平凡的人间,有多少人能不为名利所动?人们大多作为都是名利所趋,获得名利似乎是人生中莫大的成功、荣幸和慰籍,功成名就似乎就功德圆满,有了名利,仿佛对人生就有了交待。但问题在于“名利”是个无边无际的黑洞,当你获得些许的名利时,就会想得到更多的名利,心中眼中就会只有利益,以致名利熏心,为名利蒙敝双眼,进而忘乎所以,最终为人所不齿,为法所不容!为此,一个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
“名利”因人而异,不同的人会为不同的“名利”而发“追求”之力;“名利”也是分“档次”的,不同“档次”的人,会追求不同“档次”的“名利”。古往今来,无论是商场还是官场,很多人为名利争得头破血流,伤痕累累。身体的伤倒无妨,可怕的是良心也千疮百孔。和珅便是典型,他聚积的不义之财比国库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身份地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他最后得到了什么?千夫指,万人骂,满门抄斩,遗臭万年。而那用了一辈子时间巧取豪夺来的财富和权势也瞬间灰飞烟灭。且不说这些和珅拥有一刻真正的快乐吗?皇帝面前忙着阿谀奉承,同僚背后又忙着算计谋害。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像和珅这样的小人一生戚戚汲汲,有价值有意义吗。有些人总是喜欢互相攀比,如果我们总是心理不平衡,总喜欢攀比,比谁穿得更时尚,谁的生日过得更气派,比谁父母厉害,谁的小孩更有出息,比来比去,比得自己体无完肤,比得自己失落连连,因为永远没有人能达到十全十美的境界,永远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为此,我们要保持稳定而良好的心态,遇事看得透想得开,做事拿得起放得下,平事立得正行得稳。这样,才能真正不为名利所击垮击倒。要知道,人,不过生老病死,事,不过是非曲折,经历多了,事情也就简单多了。慢慢的你就明白:当你容不下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就容不下你,之后你就能看开一切。所以凡是能够做到“遇事看得透想得开,做事拿得起放得下,平事立得正行得稳”这三点的人,不是伟人,也是能力出众,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这样的人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他们吃了一般人吃不了的苦,受了一般人受不了的罪,享了一般人享不了的福。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心怀感恩,在生命的风雨中步履坚定,在时间的夹缝里努力穿行,在四季的轮回里叠加轮回。我们都知道,人生就是一个永远忙不完的“大事”,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忙“大事”的时候,也要学会驻足观望,看一看日出日落,赏一赏月圆月缺,感受一下四季轮回。我们只有先把自己的心修行好,才能拿到迈向幸福的钥匙和通行证,才能无怨无悔这一生。如今的社会利益交错,各种争锋,各种危险。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在这个社会里寻找美好,可是当我们睁大眼睛寻找美好的时候,更多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痛苦、失望、焦虑以及无奈。或许,这才是现实,而财富、幸福、荣誉、名声的赢得却是那么的不容易。话说回来,人对于名利这些东西要有清醒看法。所谓清醒看法包括三个要点:首先,名利之心虽然人人皆有,无可厚非,但是,与为国为民相比,与利他主义相比,与各种更崇高美好的道德理想相比,它毕竟不是什么高尚大雅的东西;其次,富贵荣华都是过眼云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看不透这一点就不能说对世界和人生有了清醒的看法;最后,出名这件事绝不可刻意追求,越想出名越不容易出名。正是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心想出名的人并不真正喜爱自己在做的事,只是把它当作出名的手段。而人生在世要做好任何一件事,必须对它有发自内心的兴趣,如果只把它当作出名的手段就绝对不会做好这件事,因此也就不会出名。名利只是身外之物,苏轼在《宝绘堂记》中提到:“论起荣华富贵,原不过是过眼烟云”,人不着一缕,赤条条来到人间,最终虽不是一丝不挂的走,但也未尝能带走一丝一缕。除了精神财富之外,其实世间所有有形之物,都只是身外之物,可有可无,如同过眼云烟一般不值一提。有人可能认为这种理论太过极端,但说名利是身外物,并非说人不需要,只是你不能把它看得太重,看成是人生全部。就比如,若你为了获得名利,而去伤害自己身体,让自己失去快乐,甚至伤害到别人,那么就很不应该。每样东西都有其自身的价值,若所求成本超过了它本身的那个价值,就没必要去追逐。而这世间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比名利要“贵”,我们千万别干那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傻事。名利这东西,不管你拥有多少,在该舍弃的时候就一定要舍弃,千万别犹豫,舍得才有得,舍弃它可获取更珍贵的东西,这才是睿智的选择。名声有好有坏,好的可以让人流芳万古,坏的足以让人遗臭万年。好的名声足可以移风易俗,足可以起教化世俗的作用。而坏的名声如果不加以制止,则会对社会有着不好的影响。做人,特别打算是做一个积极向上、有所作为的人,我们就要竭尽全力追求公名公利,为国家、人民、人类作出我们最大贡献。
智能时代的到来,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我们每个人都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新观念、加强学习,从各个方面培养自身素质,提高综合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参谋、做好管理和搞好服务。我们要始终把树立高尚的理想道德作为自己最高的人生追求。人要有精神,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一个人没有崇高品德支撑,很难在当前各种思潮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和影响下,做到无私奉献,不计名利,甘当铺路石,心甘情愿为别人做嫁衣。这就决定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名利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使自己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始终做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服务大局,大公无私、一心为民,正确对待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当人梯,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的好人,竭力做一个“谋利当谋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时代楷模。愿我们所有人都功成名就名利双收幸福美满扬名万世!
2024年6月4日作于差旅途中
作者简介:熊绍君,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正高职称,为中国当代知名媒体人、著名正面思考者、激昂深度评论员、正量社会活动家、迥邃预判观察家、纵论思想家、宇观理论家、绍君体诗创立者、全国“今日帮扶〞活动策划创意者、倡导主推者、操作践行者。早年在省直单位供职,历任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省直机关马列理论小组成员、省政府新闻网(报)社长兼总编,后至中直单位工作,先后供职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并担任总编、总监、主编等职,现为中央直属主流媒体频道(栏目)总监兼主编,国际艺术家与企业家刊网联盟名誉总编。
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执着的事业心及非常深重的家国情怀,还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多愁善感!他是个极富爱心怜悯心的人,心地非常善良并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他已在全国上下全面开展“今日帮扶”活动,现正在积极筹备“今日帮扶公益基金会”,他把自己有限工资和积蓄大都奉献给了弱势群体及需要帮扶的人,他要把人间大爱献给人类!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构筑和乐,创造美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终生的职责与追求,以“笔绘沧桑,文抨时弊;传播正量,讴歌美好;助力公平,维护权益;抑恶扬善,伸张正义〞为己任和使命,他才华横溢,能写善辩,公道正派,无私无畏,以直率敢言著称,为华夏真正脊梁与良心!他著述近六千万字,发表各类文章四千多篇,获奖一百多篇,作品散见或收录于国际国内四百多家新闻媒体和出版单位,他现在非常繁忙,但依然坚持每天著述一万贰仟字和赋诗一至二首,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可敬可佩!他先后研读于六所知名高等学府及院所,学从三师,知识渊博,品德高尚,论述深厚,观点鲜明,为国为民,已成一家之言,深受高层和网民读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