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绍君:人生要慎之又慎(五)

  九是慎思。慎思指的是谨慎地思考。“慎思”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中庸》之上,原文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慎思”处于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慎思”不仅能够用在为官之道,更可以用在为人处世上。“慎思”就是保持谨慎思考,是一种不怕事也不惹事的处世智慧,更是一种深谋远虑的处世哲学。《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中有言:君子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如何慎思从事?曾子为我们描绘出一条路线图:行动前思考、论证;行动中按计划行事;行动后检验、总结。这五个步骤规定了实践的全过程,这就是外内之合。“行”是外内之合的交汇点,无行则内不能外现而外亦成空洞。一个完整的过程还需要“复”的功夫,从而达到合乎道义的言行一致。这是我们做事处世应遵循的规律。

  慎思,不只是谨慎思考,三思而后行那么简单,在我认为,慎思至少包括以下十层意思:1,做人做事一定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2,对事情没了解清楚就先缓缓,暂时先别定论;3,思的时候,心要有沉且诚,不能敷衍了事,马虎过去,想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想清楚,一定要把问题搞清楚,不搞清楚,就没完;4,思之过程要保持警惕,要有确切的觉知,若产生不好的念头不能一划而过,要停留要细思反思,不能应付了事,敷衍过去,要直至有清晰的认知为止;5,要全面深入思考,真正想周全,想明白;6,想问题做事情,要真心诚意,不含糊,周密无漏;7,慎思不能贻误战机,错失良机,想清楚了看准了马上干,不要想那么多,不要陷入猜想狂想妄想中,重在行动和落实;8,对于“思”本身也要慎重,不要陷入思维定势了,也别钻牛角尖,更不要进入死胡同;9,慎思不能死脑筋,也不能太自我自大,更不能把思维固化;10,要始终清楚明白慎思之目的和意义,思是为了更好更清晰地做,是为了做成功,是为了大局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做。

  “慎思”作为认识理性之思,是儒家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之“思”重在反省自身,孟子之“思”重在尽性至诚,荀子之“思”重在理性思虑;我们之思应重在认清本质把握规律促进工作提高效率。认识论因为研究人类认识的来源、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而成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认识论之“慎思”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理性认知模式,塑造具有圆融生命精神的认识主体,为西方传统认识论注入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在哲学发展体系内,中国儒家形成了不同于西方智性思考的理性认识,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思”,即通过“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思”之重要,是由于客观世界和我们的认识认知过程极其复杂,把握和运用其本质规律认识改造世界就更为复杂。不但有直接的,还有间接的;不但有现象,而且有本质。真正把握和运用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剖麻雀见真理,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近及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达到认知本质和规律,而这就需要‘思’”。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和认知过程一样,面临着诸多认识上的困惑和实践中的困境,因此,“思”作为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成为道德修养的必要方式,这是儒家的共识。但诸子们对于“思”的向度即到底对内人自身还是对外人以外的外部世界有着不同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无论从实践到理论,还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思”,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是理性对实践思考的结果,从理论回到实践即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具体工作,也是思考之后推动实际工作的结果。从此可看出“慎思”是符合科学认识论的,所以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慎思。

  人活于世,如何为人处事,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为此,我们在做任何事情前,就必须认真想想,我们的行为是否合乎情理、计划是否周全、有没有违反政策和原则等,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内容、所有的决定,都要三思而后行,思考清楚了,再去落实执行。慎思能让我们的人生少走弯路;慎思能让我们的生活免去许多不必要的周折与烦恼;慎思能让我们的思路更为缜密周全。慎思真的是做人的一个先决的条件,做人做事,一定要谨记:不失足于人,慎重举止;不失色于人,控制情绪;不失口于人,先思后语。一句话要慎思,要三思而后行。

  《国语》中说:“慎,德之守也。”意思是,“慎”不仅是一个人内敛的智慧,更是涵养的根本。但慎也有道,不能胡慎乱慎,要搞清慎之所向慎之所旨,要知道:无知之慎是愚,无情之慎是利,无则之慎是懦。为此,我们不但要慎,更要懂得为何慎、如何慎、何时慎,这才是修养的最高境界。《礼记》里有言:慎思才能明辨,慎思才能笃行。由此可见,慎思是谨言慎行的源头,只有谨慎思考,真心不自欺,秉承正念,才能因言行得体而得顺境。若为人处事无慎思,外在表现便肆意妄为,得罪了他人,闯下了祸事,还不自知。《三国》中有个极其聪明的人叫杨修,按史书记载,他的才华绝不输给诸葛亮和周瑜。可在整部三国史里,他既没有建功立业,也没有高官厚位,且结局还很惨,被曹操斩于军中。他有盖世才华,曹操又是三国爱才第一人,为什么他会落得如此下场?从《三国》中我们知道,都是由于其说话做事不慎思、不稳重,导致聪明反被聪明误,还误了卿卿之性命。有两件事可考证之:一是有一次曹操命人建造一座花园,建好后,曹操看完什么也没说,就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正当大家纳闷他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杨修不慎思站出来自我表现道:这门里加个活字,不就是”阔”字吗?这是嫌门太宽了。工人们就按照杨修的说法把门改窄之后,报告曹操,曹操闻之极为惊诧,问是谁这么懂我,大家告诉他是杨修。这时曹操疑心顿起,因其是出了名的疑心重,最怕别人看透他。杨修竟然可以摸到自己的心思,让曹操十分不安。二是有一次,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点心,曹操很高兴,就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见后,马上就把点心分给大家,一边分一边说:“一人一口酥,岂能错过丞相的美意!”曹操惊闻此事,脸色突变,杀心肃起。就这两件事情,我们可看得出,杨修虽然足够聪明,却不够精明。精明的人,在为人处事上知道慎思,什么话该说,什么事不能做,拎得很清。聪明而无慎思,结局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正是这一件件”聪明”的积累,杨修的不慎思,最终召来杀身之祸。慎思,是至良言善行的必经程序,通过细致周密的思虑,才能辨别是非、择善去恶,以此来约束自己,减少为人处事的过失和不可挽回的损失。慎思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能力,懂得慎思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懂得顺风借力,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说:“慎而思之,勤而行之。”人这一生,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先经过思考。只有通过深思熟虑,看待问题时,才能全面。《论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光是学习不加以思考,那么学再多都是枉然。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成长的高度和思考的深度密不可分。凡事喜欢思考的人,往往看事情的角度,也会比别人更全面,同一个问题,可能别人只想出一个解决方法,他却想出了三个,并且能对比出最优的结果。在生活中,不会思考的人,只会习惯的接受别人的意见,人云亦云,这样的人,容易被人利用,也更容易受到伤害。优秀的人,往往更善于思考,他们能在思考中自省,更能在思考中成长。聪明而无慎思,结局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君子思而后动,论而后行。慎思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能力,懂得慎思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懂得三思而行顺势而为。慎思既然如此重要,那如何来做到呢?慎思,首先要做到是的谨慎细微,在细节上要精益求精,绝不马虎做事。精益求精是一种态度,或许一时看不出效果,但是持之以恒定然能够拉开人与人的差距。正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就是运用好了细节,才能一次又一次让自己的计谋得到成功发挥、得以圆满实现。其次要保持清醒和理智,合理进取,合理取舍。人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和理智,尤其是在春风得意的时候,更要保持低调谨慎,因为站得越高,虽然看得远,但却看不细致了,也是最容易摔跟头的时候。曾国藩的湘军攻破天京后,曾氏兄弟如日中天,直接指挥着三十万湘军,相当于手握清王朝半壁江山,可谓是朝位及三公、权压朝野。但就算如此,曾国藩还是谨小慎微。在册封之日,曾国藩思前虑后,决定辞官还乡,因而修得了一个善终。慎思,更是要求我们保持警醒,合理取舍,不可居功自傲,更不可贪得无厌。唯有明白世道的学问,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才能走得更长、更远。慎思,是人成长成熟成就过程的应有之举,也可说是必经程序,人只有通过认真缜密的思考,才能明白何去何从,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动向,以此来约束自己,从而减少为人处事过程中的过错和损失。慎思,是一种处世的态度和学问,一个人倘若在为人处世中能够做到“慎思”,注意细节,注重进退,往往能越混越好,事事顺心。

  俗话说,慎思可明志,慎思可正己,慎思可成就大事。慎思,体现忠诚,创造卓越,决定成功。做到慎思,能多些坦然自若,少些心神不宁;做到慎思,能多些未雨绸缪,少些亡羊补牢。古人云:“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精明,身愈劳愈强健。”我们在慎思之时,就要常想“为人”之责,常思“处世”之德,常怀“感恩”之心。把心思用到了,把责任尽到了,把工作做好了,我们的使命也就完成了!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面对日益繁重的艰巨任务,面对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面对人民群众的信任重托,我们必须始终以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态度,真正切实做到慎思。

  2024年6月20日作于广东

  作者简介:熊绍君,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正高职称,为中国当代知名媒体人、著名正面思考者、激昂深度评论员、正量社会活动家、迥邃预判观察家、纵论思想家、宇观理论家、绍君体诗创立者、全国“今日帮扶〞活动策划创意者、倡导主推者、操作践行者。早年在省直单位供职,历任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省直机关马列理论小组成员、省政府新闻网(报)社长兼总编,后至中直单位工作,先后供职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并担任总编、总监、主编等职,现为中央直属主流媒体频道(栏目)总监兼主编,国际艺术家与企业家刊网联盟名誉总编。

  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执着的事业心及非常深重的家国情怀,还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多愁善感!他是个极富爱心怜悯心的人,心地非常善良并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他已在全国上下全面开展“今日帮扶”活动,现正在积极筹备“今日帮扶公益基金会”,他把自己有限工资和积蓄大都奉献给了弱势群体及需要帮扶的人,他要把人间大爱献给人类!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构筑和乐,创造美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终生的职责与追求,以“笔绘沧桑,文抨时弊;传播正量,讴歌美好;助力公平,维护权益;抑恶扬善,伸张正义〞为己任和使命,他才华横溢,能写善辩,公道正派,无私无畏,以直率敢言著称,为华夏真正脊梁与良心!他著述近六千万字,发表各类文章四千多篇,获奖一百多篇,作品散见或收录于国际国内四百多家新闻媒体和出版单位,他现在非常繁忙,但依然坚持每天著述一万贰仟字和赋诗一至二首,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可敬可佩!他先后研读于六所知名高等学府及院所,学从三师,知识渊博,品德高尚,论述深厚,观点鲜明,为国为民,已成一家之言,深受高层和网民读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欧联华文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eztchdzx@163.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