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绍君:把人做好的思考(三)

  人活在世上做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自己,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决定,但可以帮助、教育、引导和影响。做人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体现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能在做人中体现出来。一个人成什么人,从外因来说主要是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较长时间在一起的人影响,当然关键取决于本人的人性本质和道德品质。所以家庭父母长辈和学校及社会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让他们从小立志做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世界的人,至少不要去做恶人和坏人。

  学会做人不是一时一事之功,而是一生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活到老,学到老,是一辈子的事情。现在问题是我们该向谁学习,这个问题不解决,同样很难做好人,因为不管做什么学什么都要有对象、有内容、有榜样、有参照物。见贤思齐,要做好人就要向人家学习,向好的看齐,就要解决好向谁学习,我认为,我们学习做人应当向书本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先贤圣人学习、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向成功人士学习、向大自然学习。

  一、向书本学习

  书本是人类的启蒙老师,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及进步的阶梯,是一座使人通向成功的桥梁,书本,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向它学习。书本引导我们学习,书本中有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前人的实践经验总结和总体智慧的结晶。书本引导我们思考,让我们明白人生的道理,坚定人生的信仰。如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我们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的成就。刘禹锡的《陋室铭》让我们明白身居陋室仍然可以不改变内心的高洁品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们感叹崇敬并坚定理想信念。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不畏强权、不惧生死,敢与列强正面交锋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然而行。我们学习书本,就是要学习书本中有用的知识,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将它们融进我们的内心,指导我们的行为,提升我们做人的水平与境界。

  做人从读书中起步,在学习中成长。人的成长离不开知识和学问,而读书学习是增长知识和学问的重要途经,一个有志向和有理想的人都会爱上读书,只有读书才能使自己做得更好。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学习与人生同步,读书学习和人要吃饭一样重要,不可不读,不可不吃。一个人要想自己生活过得好一点,就必须读书,只有读书,才能增长知识,有了知识才能改变你的命运。这是做人之道,不能糊涂,也不能有半点犹豫。

  向书本学习重点是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是我们工作的“金刚钻”,练就真功夫,才能做好“瓷器活”。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具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结合工作需要努力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法律社会、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知识,学习掌握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二、向人民群众学习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从他们的朴素智慧中汲取营养、实践创造中提炼经验。当前,世情、国情、民情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人民群众过上更好日子的期待更为强烈。在此背景下,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更为紧迫。我们只有先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具体事件学习,才能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养料,才能真正体察民情民意,才能真正聚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是非常伟大的,我们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学习群众,才能有办法克服任何困难解决任何问题。善于向群众学习,就要摆正位置,树立平等、尊重的心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诚恳地与群众进行交流,从内心深处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人民群众的鲜活思想中汲取营养,从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创造中提炼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我们只有视人民群众为主人,视人民群众为老师,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请教,才能从人民群众那里取到真经,才能从人民群众那里获得应对风险考验、再创发展佳绩的智慧和力量。

  三、向先贤圣人学习

  先贤圣人的修为是得到世人公认的,是值得我们学习效法的。当然向先贤圣人学习不是什么都学,而是学其精华,如,我们要学习老子的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庄子的物我两忘、孔子的随心所欲而不逾距、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我们还要深刻领会,儒家的最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的最高境界眼里有佛心中无佛、道家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无不为。儒释道三家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顶尖水平,其创立者和代表者都是我国的先贤圣人。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先生,现代国学大师曾仕强先生、南怀瑾先生都是儒释道集大成者。一个人越是厉害,越喜欢集合“儒释道”三位一体。

  儒家教你做人: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仁爱”,即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所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孔子首先提倡“仁”、“义”、“礼”、“智”、“信”道德准则,后来逐步发展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这“八德”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八德”是做人的道德规范,我们严格遵守了,才能受益匪浅,对他人有益,对自己有益,继而厚德载物,家庭和事业都幸福美满。因此,我们多学习儒家的仁爱思想,便可以学会如何做人!

  道家教你做事:老子是道家始祖,他的主要思想就是“无为而治”和“不争”。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充满着辩证法思想。学习道教思想,可以让我们更加高明地做事,即“无为而无所不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拿《道德经》第八章来说,老子说“上善若水”,便是劝我们多学习“水德”,因为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但最接近于“道”。如何学习“水德”来做事呢?即: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地方、单位、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其次,为人处事方面,人们多学习水的不争美德,因为没有过失,也就少了怨咎。因此,我们要多悟透道家思想,用它来灵活做事!

  佛家帮你修心:一提起佛教,估计大家脑海中会浮现出“僧人静坐打禅”的画面,因为佛教讲究“四大皆空”——道空、天空、地空、人空,放下一切物欲和私心杂念,多静心与心灵交流,以追求一种精神世界的平和状态。“悟”是佛家的一大特色,因为善于静心、修心,于是“静能生慧,慧能生智”,看透人间许多道理,变得内心豁达、坦然、宁静。因此,当我们感觉内心烦躁的时候,多用佛家来修心,会很快治愈内心的伤口。曾国藩虽是被人称作“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甚至有人说他是“千古完人”,但他也只是在儒家和道家上面有所精通,对于佛家修炼得很少。

  道根儒茎佛叶花,三教本来是一家!儒家、道教、佛家的许多思想都是相通的,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先生写的《了凡四训》一书就是集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而他本人也是三教合一的受益者。

  我国自古以来,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儒释道”三样都精通,因为儒家可以教人做人,道家可以教人做事,佛家教人修心。一个人,做人、做事、修心都厉害了,自然就能做到“入世为王,出世为仙为佛”。(未完待续)

  2024年8月9日作于北京

  作者简介:熊绍君,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正高职称,为中国当代知名媒体人、著名正面思考者、激昂深度评论员、正量社会活动家、迥邃预判观察家、纵论思想家、宇观理论家、绍君体诗创立者、全国“今日帮扶〞活动策划创意者、倡导主推者、操作践行者。早年在省直单位供职,历任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省直机关马列理论小组成员、省政府新闻网(报)社长兼总编,后至中直单位工作,先后供职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并担任总编、总监、主编等职,现为中央直属主流媒体频道(栏目)总监兼主编,国际艺术家与企业家刊网联盟名誉总编。

  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执着的事业心及非常深重的家国情怀,还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多愁善感!他是个极富爱心怜悯心的人,心地非常善良并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他已在全国上下全面开展“今日帮扶”活动,现正在积极筹备“今日帮扶公益基金会”,他把自己有限工资和积蓄大都奉献给了弱势群体及需要帮扶的人,他要把人间大爱献给人类!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构筑和乐,创造美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终生的职责与追求,以“笔绘沧桑,文抨时弊;传播正量,讴歌美好;助力公平,维护权益;抑恶扬善,伸张正义〞为己任和使命,他才华横溢,能写善辩,公道正派,无私无畏,以直率敢言著称,为华夏真正脊梁与良心!他著述近六千万字,发表各类文章四千多篇,获奖一百多篇,作品散见或收录于国际国内四百多家新闻媒体和出版单位,他现在非常繁忙,但依然坚持每天著述一万贰仟字和赋诗一至二首,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可敬可佩!他先后研读于六所知名高等学府及院所,学从三师,知识渊博,品德高尚,论述深厚,观点鲜明,为国为民,已成一家之言,深受高层和网民读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欧联华文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eztchdzx@163.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