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绍君:把人做好的思考(二十)

  十八、要学以致用

  什么是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指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意思是学习知识和技能,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掌握和理解上,而应该要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以实现其价值,提高我们自身的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的重点是强调要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具体化、实践化,真正地用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还要注重实践锻炼,注重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结合,学以致用才能进步更快。在现代社会中,各种专业技能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很多技术也需要随时进行创新和优化。因此,“学以致用”更加重要,只有不断地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实践之中,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目标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规划。在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职业培训,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以致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人们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三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以致用还意味着要敢于创新,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总而言之,学以致用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实践精神,它鼓励人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们现在听课读书就叫学习,而在古人那时不是,古人认为学是学,习是习,学是汲取知识,习是运用知识,你看它传统的字就特别好,“学”怎么写呢?就是两个手,中间一个“爻”,“爻”就是拿着那个五十根草棍在那计算呢,就是我们现在小孩子算算术题,摆那个火柴杆,七个火柴杆加八个火柴杆等于几个火柴杆,就那个东西。然后在一个房子里面,有一个大头儿子,这就叫学,汲取知识。然后“习”是什么呢?传统的习字,上面是个羽毛的“羽”字,代表小鸟的双翅,下面是个臼齿的“臼”字,相当于鸟窝,所以什么叫做“习”呢?就是小鸟从窝里出来训练飞翔叫“习”,中国古代先人特别智慧,他发现每当春末夏初,山中那个小鹰羽毛长丰满了,开始训练飞翔了,这就叫做“习”。学是汲取知识,习是运用训练,我们想要把知识变成智慧,一定要走这个过程,一定要把知识转化成指导我们生活的能力,想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标准,叫做:专业知识常识化,一旦专业知识常识化了,那就能用了,专业知识如何常识化?就是大家常说的“习以为常”,你得练习,你得复习、你得熟悉,你得实习才能把专业知识常识化,一旦你这么做,你的智慧就会生成,因为按照儒家的认知规律,其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你要真想提高中国人认识人生的这个智慧,你就得好好的去学,慢慢的去习。学以致用最根本的是要把理论的知识和实际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地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学到的东西要经常揣摩,真正地理解其含义,然后按照理论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再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就这样相互促进学习,逐步加深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无论是工作中的技能提升,还是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我们都可以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来实现目标。这种实践过程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能力,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学以致用”的优良传统。宋代学者朱熹曾说:“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其大意是,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如果只是知道而不去做,那么学与不学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学习,就要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把研究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着眼点、落脚点,决不能坐而论道空对空。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使认认真真学习成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仅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广大群众学习的最终落脚点。一个人如果不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说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用”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学是为了用,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总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新困难,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就需要不断学习,这就形成了学习的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各种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领导干部都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要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用”不仅是学习的目的,更是学习的动力,是我们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源泉。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任何新知识、新方法,都是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提出新问题之后,人们为了解决问题而探究和发明的,爱迪生一生一千多项发明,都是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新问题之后,苦思冥想、多方查阅、大胆试验,才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而他“苦思冥想、多方查阅、大胆试验”的过程,就是他学习、探究的过程。生活给我们提出了新问题,带着问题学,就会产生无尽的学习动力,这种学习动力能够变成人们更强的学习能力,使人的思维更灵活、更缜密,使人的思考能力变得更强,这就是“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所蕴含的哲理与智慧。“用”是学习的重要途径。许多知识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或可称之为“隐性知识”,只能在实践过程中把它“悟”出来。教师从学习教育到学会教书育人,医生从熟读医书到能治病救人,都要经过多年的历练,而历练中获得的经验,大多属于“隐性知识”。知识和经验犹如雄鹰之双翼。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优秀的学习者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并把三者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少年宫参加“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时对青少年说:“知识越学越多,知识越多越好,你们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既勤学书本知识,又多学课外知识,还要勤于思考,多想想,多问问,这样就能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勤于思考,多想想,多问问”就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内省”。我们要努力把书本知识同生活实践相融合,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和本领。能力是无法由他人直接授予的,只能在实践中修炼。“用”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媒介,从“知道”到“做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经过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告诫我们:“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在“用”的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也只有通过更加深入地学习,才能获得提升和进步。“用”是学习的检验标尺。看领导干部水平高不高,不是单纯地看他读书多不多,而主要看他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正所谓“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只会说不会做,甚至言行不一,这种人终无大用。知行合一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修身治学之道。墨子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荀子讲:“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认为“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夫之提出,“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党的思想路线的体现。“实践出真知”之说出自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他认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能不能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推动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是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大力倡导“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新学风,这是改造学习、深化学习之道,也是每个人的成长必由之路。

  学习的意义在于应用。我们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为了让它们沉睡在我们的脑海中,而是要将它们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学习科学知识、技术技能,还是学习各领域的专业知识,都需要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健康饮食的知识,但从不实际运用,那这些知识只是空谈,无法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起到任何作用。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饮食选择和生活习惯中,才能真正改善我们的健康状况。而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学习知识只是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它们的精髓。就像学习乐器一样,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乐理书籍来了解音乐的理论知识,但不亲自演奏乐器,如何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技巧的要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操作方法,方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实践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我们可以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细节和差异以及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所在,并通过调整和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学以致用”和“知行合一”并不是孤立的概念,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才能真正使其发挥作用,才能使自己的学习具有实际意义。而在实践中,我们又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通过“学以致用”,我们可以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培养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总之,学习的真正目的在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去验证、理解和掌握它们。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迈向成功的道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呢?一是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工作的时候,光靠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别人传授的经验,还是远远不够的,总感觉自己会的东西很少,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因此,我们要树立一个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二是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概念、新事物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它是个什么性质的东西,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是什么,它上下左右的关联物是什么。同时要解决它为什么能有如此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原理,它的内在驱动力是怎么促进事物本身和关联事物发展变化的。同时,要解决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怎么应用,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积极的改变、促进和发展;在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时候,要理顺这三者的前后顺序。更多的时候需要把怎么办排在最前面,然后才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假如你知道自己做为领导人,缺乏长远规划能力,导致团队经常疲于应付没有大发展。这时候就是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你得加强长远规划能力的学习和提高。当你选择课程和理论学习时候,就得围绕怎么办来选择课程和内容。如果别人推荐给你相关知识的时候,就是你了解这个课程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知道这个课程为什么能实现这个目的。三是在学习中要学会联系和联想,运用好散发思维。当接触了一个新知识、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的时候,不光要想过去的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还要知道这个知识还能引深到哪些方面的问题,更要想你的哪些行为、习惯等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或者改进。如此反复思考就有了举一反三的能力,等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应用这些知识、理论的时候,就会很顺利的拿出合适恰当的方法、方案。学习不是目的,学以致用才是世间难事!在知识泛滥的时代,定力不是经验的执着而是对多余的舍弃;智慧不是知识的集成而是内在的了悟;能力不是批评一切现象而是能够达成需要的结果。踏实才是世间最稀缺的品质;四是要学会边学习,边运用。在读书的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很多知识,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会记得很清楚,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慢慢的忘记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就是自己只是机械的在学习,完全不懂得学以致用,因此,要学会边学习,边运用;五是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学识很渊博,但就是表达不出来,就是我们常说的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但是倒不出来。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主要跟自己的表达能力有关,因此,在平常的时候,要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六是要多注重自己的实践能力。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读的书多了,就成了书呆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就是光会读书,不懂得联系实际问题,完全活在想象之中,久而久之,就不会进步。因此,读书时,要多联系实际问题;七是要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我们都知道,沟通是心灵的桥梁,通过沟通和交流,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别人的想法,而且能够让自己想明白很多问题。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够走出自己的局限性,往往就是因为不懂得与人交流和沟通,因此,要学会多与人沟通,才能取得进步;八是要学会重复运用所学的知识。我们都听过一句话,那就是熟能生巧。我多次讲过:多次的反复是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时候,一件事情做的多了,就能够变得熟练起来,同时还会拥有很多巧妙的方法。因此,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为了避免忘记,同时,能够让自己掌握方法,就需要不断重复的练习,这样才能记牢;九是要抛弃陈旧的观念。在进入社会以后,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就是读书无用论。其实,这个观念是有误解的,也是不可取的。有时候,我们总是会被别人的观念所影响,特别是在自己受挫折的时候,以为自己感同身受。读书的作用不只是丰富自己的头脑,还要学以致用;十是要学会与时俱进。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很多人身上都会有传统的观念,因此,在做人和做事的时候,总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其实,拥有传统观念的人,往往会限制自己的思维。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以致用,有多重要,通过以上的论述,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读书和学习新东西的时候,只有学会学以致用,才能够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要想做到学以致用,我们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之前,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确保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二是要记录学习重点,帮助理解记忆。1,可以通过做笔记,记录关键点;2,可以通过借助一些工具帮助记忆,比如用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列出框架形成一张图片,每学习一个知识点就做一个思维导图框架,相当于一个大纲,这样定期翻阅加深记忆;三是要学会将知识转授给其他人,这里说两种方法:1,做类似培训的形式、最好是能够做个专题,或至少有逻辑性的梳理好,将知识点讲述给其他人,尤其是一些比较晦涩抽象的知识用比较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2,通过自媒体的一些平台,比如知乎,百家号等把自己学到的知识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输出,这样能够让所学的知识变得更加灵活;四是要每当学到一个知识点要联想自己实际工作或生活中如何运用到这个知识点,并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笔记记录下来并进行实施。只有做到从记忆、到输出、再到联想实施才能够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实践出真知;五是要随着我们所学知识的累积要在大脑里知识的梳理,把不同知识点归纳到不同的区域,如同图书馆的分类一样,这样既能将所学知识在用到时能够很快想起来,也能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有条理的人;六是要实践探索。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七是要反思总结。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八是要培养创新精神。我们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不断地开拓创新,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总之,学以致用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它让我们明白,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改变生活。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价值。让我们不断追求学以致用,让学习成为改变生活的动力。

  此外,我们要切实做到学以致用,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找到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学习需要目标。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需要确定自己要学习的目标。比如,您可能想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或者掌握一种新的技能。这样,您就会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就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就会更有动力去学习。如果您没有学习的目标,那么就很难坚持下去。所以,最开始就为自己设定学习的目标,并且不断激励自己去完成这些目标;其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一样。我们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比如,您可以选择观看视频、听音频、阅读教材或上课等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学习。不管我们选择哪种方式,都要确保它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所学的知识;再次,建立自己的学习计划。计划是帮助养成良好习惯的保障,如果没有计划,那么就很难坚持下去。建立一个学习计划,这个计划应该详细到每天学习的内容、时间和方式。刚开始会很难,只要慢慢开始执行,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计划就开始运行起来了;最后,加强实践。学以致用的最后途径就是“用”。怎么用?只有一条路——“实践出真知!”要想做到学以致用,就必须加强实践。

  学以致用,方为真知。古往今来,无数的事例都证明了这一观点。战国时期的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谈起兵法来滔滔不绝,连他的父亲赵奢都难不倒他。然而,当他真正领兵作战时,却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兵法,最终导致赵军在长平之战中惨败,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坑杀。赵括空有满腹经纶,却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落得个悲惨的下场。而同时期的孙膑,不仅精通兵法,更能根据不同的战场形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战策略。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他巧妙地运用围魏救赵、减灶诱敌等战术,大败魏军,展现了学以致用的智慧和力量。在现代社会,学以致用同样至关重要。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实验和研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科技成果,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探索宇宙奠定了基础;爱迪生发明电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无一不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以致用不仅体现在科学领域,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重要。我们在学校里学习各种知识,目的就是为了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个懂得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的人,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成就。比如,一位销售人员如果能够将市场营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销售中,了解客户需求,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那么他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而一个只知道死读书,不懂得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人,即使拥有再高的学历,也会在工作中处处碰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有一些人食古不化,只知道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不懂得灵活运用。他们把知识当成了一种装饰品,用来炫耀自己的学识,而不是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些人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因为他们所学的知识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没有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食古不化的危害是巨大的。在历史上,清朝末年的统治者们就是因为食古不化,抱守着陈旧的封建制度和思想,不愿意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和挨打。而在当今社会,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模仿和抄袭前人的经验和做法,不懂得学以致用和创新与改进,那么我们也将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得以运用,才能转化为真正的智慧,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相反,若只是死记硬背,食古不化,那么知识就如同废纸一般,毫无意义。“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只有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发挥知识的价值。让我们摒弃食古不化的陋习,以学以致用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根据所需所学,做好自己的工作,社会需要每颗螺丝钉,社会也在努力组织协调维护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有序良好的运转,你不上车,就要被车甩后面。学以致用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既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实用型人才,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与影响力,以及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需要;又能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通过学以致用可增长自己的智慧,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增强道德修养和品格,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使我们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未完待续)

  2024年8月26日作于浙江

  作者简介:熊绍君,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正高职称,为中国当代知名媒体人、著名正面思考者、激昂深度评论员、正量社会活动家、迥邃预判观察家、纵论思想家、宇观理论家、绍君体诗创立者、全国“今日帮扶〞活动策划创意者、倡导主推者、操作践行者。早年在省直单位供职,历任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省直机关马列理论小组成员、省政府新闻网(报)社长兼总编,后至中直单位工作,先后供职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并担任总编、总监、主编等职,现为中央直属主流媒体频道(栏目)总监兼主编,国际艺术家与企业家刊网联盟名誉总编。

  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执着的事业心及非常深重的家国情怀,还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多愁善感!他是个极富爱心怜悯心的人,心地非常善良并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他已在全国上下全面开展“今日帮扶”活动,现正在积极筹备“今日帮扶公益基金会”,他把自己有限工资和积蓄大都奉献给了弱势群体及需要帮扶的人,他要把人间大爱献给人类!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构筑和乐,创造美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终生的职责与追求,以“笔绘沧桑,文抨时弊;传播正量,讴歌美好;助力公平,维护权益;抑恶扬善,伸张正义〞为己任和使命,他才华横溢,能写善辩,公道正派,无私无畏,以直率敢言著称,为华夏真正脊梁与良心!他著述近六千万字,发表各类文章四千多篇,获奖一百多篇,作品散见或收录于国际国内四百多家新闻媒体和出版单位,他现在非常繁忙,但依然坚持每天著述一万贰仟字和赋诗一至二首,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可敬可佩!他先后研读于六所知名高等学府及院所,学从三师,知识渊博,品德高尚,论述深厚,观点鲜明,为国为民,已成一家之言,深受高层和网民读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欧联华文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eztchdzx@163.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