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绍君:把人做好的思考(二十一)

  十九、要爱护环境

  爱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使地球不受到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指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还包括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源等广泛内容。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多,保护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维护子孙万代的根本利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绿色资源、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说,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利益的负责。我们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身体力行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带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之一。环境影响着人的生存和发展,人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人与环境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所以,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爱护环境我们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例如垃圾分类、花草树木栽种、不使用或者少用一次性饭盒筷子等餐饮器具消费品、禁止在墙面等公众区域乱贴乱画、车辆禁止乱停乱放等,并且,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开始选购环保食品,食用绿色、健康食品。通过这些行为,让文明、环保思想逐渐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当中。现在全国上下在开展创建文明城市,这就一个很好的载体,全社会都在行动,卫生分区包干,明确责任,行之有效,干净整洁;废弃物存放规范整齐,垃圾分类有序布开,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严禁燃放爆竹,文明行为不断提升,环保意识不断地增强。环境保护不单单是保护哪一方面,而是由好多单方面的事情共同组成的,节约资源不浪费,从点滴做起,保护大自然。地球只有一个,让我们共同呵护和珍惜,共同爱护和美化我们的家园。

  爱护环境就是指爱惜保护环境,要谈爱护环境,我们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环境?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称为环境。一般来说,环境是指周围的地方和事物与所处的情况和条件。通常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它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人类环境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亦称地理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物资源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自然地理学上,通常把这些构成自然环境总体的因素,分别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农村、工矿区等。社会环境的发展和演替,受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以及社会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其质量是人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之一。如从性质来考虑的话,可分为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等。如果按照环境要素来分类,可以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地质环境、土壤环境及生物环境。通常,按照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范围,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等层次结构,而每一层次均包含各种不同的环境性质和要素,并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

  什么是爱护环境?爱护环境从大的方面说,不要破换环境生态平衡;小的方面,不要随意乱扔垃圾。无论自己的小家,集体大家,还是社会世界,我们都要倍加关心爱护,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爱护环境使自己的生活的空间清洁卫生,减少污染,保障健康,这也是做人的快乐享受。人与环境交互适应,包括具体的实际资源、抽象的信息。没有资源,人满足不了自己正常所需;没有信息,如同盲人摸象,不错才怪。资源是宝贵的,也要配置好,要不然也犯不着什么南水北调,兴建工厂,发展制造业,不停的搞研究...不可再生能源已经出现危机,我们也只有节约使用,延长可使用年限了,虽然国家还在发展新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等。核聚变能源要是实现了,才能根本解决能源危机。人和周围的环境是无法分离的,只有科学的和环境交互相处,才能首先安身立命,再图发展。

  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在解决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即客观环境,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到目前为止,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理念上,仍有两种极端的认识。一种是过分抬高人类的地位,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绝对主体,应当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发展要求,更加彻底地改造自然。另一种是过分降低人类的地位,认为人类只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成员,改造自然是干扰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应当尽量使自然环境恢复到人类发展前的原始状态。这两种极端认识在现实生活中都是行不通的。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的哲学理论、法学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有两种观念:一是人类中心论,它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赞美、突出人的智慧、意志、精神、力量、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二是自然主义,它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共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赞美、突出大自然和非人生命体。由此衍生出两个极端的观点,程度不同的影响着或说破坏着人与自然即环境的和谐共处,我们要引直高度重视与关注:一是“极端的人类中心论”,即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是自然的中心、主宰、征服者、统治者、法律关系的唯一主体,人对自然有着绝对的自由支配权利,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甚至从某个阶级、阶层的利益出发对待自然,人不可能也不应超越自我,根本否认自然的价值、尊严和自然权利,否认和反对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共处,否定法律应当和能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主要是将人类的中心地位和重大作用无限、过分、不当夸大的产物。二是“极端的自然论”,又称自然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即认为人与自然没有区别,根本否认人的中心地位、忽视人的利益和创造力,主张以生态为中心、一切顺应自然、自然与人有同样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利,甚至认为人是“宇宙之癌”,人的存在是一种宇宙病态,人在宇宙中如同癌细胞一样,夺取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了宇宙的和谐,这主要是无限夸大自然与人的共性、过分轻视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产物。但是,人毕竟是不同于一般生物的高级生物,人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具有超越自我的能力。由人制定的法律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是人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用与理性、科学态度与道德理想的结合,同时反映自然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人的利益与其他物种的利益。人应该尊重、保护、合理利用自然,通过法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相和谐、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和谐、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和谐、“人化自然”与“未人化自然”相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反对“自然主义”和“极端的人类中心论”。人与自然相互融合,一方面,自然环境赋予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人的能力在发展中可以逐步的改造自然,改造的后果由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整体承担;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因此,应该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对自然的破坏和伤害就是对人类自身的破坏和伤害,应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爱护我们的家园,共同建设一个美丽中国美丽世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环境孕育和涵养人类,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环境,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作为生物进化的最高阶段,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人的生命活动归根结底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相对主体,人类的社会经济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同时,要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认识到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努力做到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我们的地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大自然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如果我们破坏了这个平衡,就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例如,森林砍伐会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森林、海洋、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对于保障人类健康也具有重要意义。环境污染不仅会破坏生态系统,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水污染则可能引发消化系统疾病、癌症等。此外,土壤污染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环境监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障人类的健康。环境保护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资源,就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枯竭。这将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们只有保护环境,才能维持生态平衡、才能提高生活质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环境是为了吸取教训、为了保护生产力、为了民族永续;保护环境可以推动新能源利用、可以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可以实现全球治理等等。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保护环境才能维持生态平衡。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地球这个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然而,许多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着耗竭的危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趋严重,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所以,唯有保护环境才能维护生态平衡,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2,保护环境才能提高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3,保护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是为了人类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全都依赖于大自然,从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到精神文化需求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的馈赠。一旦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的生活质量必然受到影响,饥饿、疾病、自然灾害都将随之而来。

  4,保护环境才能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尽可能节约资源和减少资源消耗,并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的社会形态。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要求我们平时要做到勤俭节约,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

  5,保护环境是为了吸取教训。人类没有保护好环境的教训其实自古就有。古代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于滥伐森林,水上严重流失,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土地日益贫瘠。所以要吸取教训,继承古代环境保护的思想,合理利用资源,以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

  6,保护环境是为了保护生产力。只有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7,保护环境是为了民族永续。保护环境不仅有现世效益,更有长远的民族永续效益。自然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才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续不断。

  8,保护环境可以推动新能源利用。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如果我们不去保护环境,不去节能减排,我们也不会去探索发现那么多新能源,也就会减缓创新的步伐。

  9保护环境可以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像东北老工业基地、山西煤矿这种传统的以消耗能源破坏环境以换取经济发展的模式势必会在保护环境的浪潮中被淘汰,只有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实施保护环境的各项措施,各工业基地才能实现经济转型跨越,真正地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这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10,保护环境可以实现全球治理。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个人问题,单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突出表现在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等,必须在国际社会统筹解决。特别是关于气候变化、荒漠化、臭氧层保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多样性等国际公约的履约,对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保护环境能够实现全球治理,更能凸显我国的治理效能,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环境保护是对人类生活、生产和建设活动造成的环境损害进行研究和预防,从而寻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种环境因素造成的环境损害和损害,从而达到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目的。我们要切实提高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能力,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的能力。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以生态为代价的本位主义,以及以环境为代价的结果,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与再认识,通过环保促进社区、产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全面发展。保护环境也是为了让后人也能享受良好的居住环境,一个时期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对人类的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我们必须提高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的环保意识与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以环境为代价的本位主义、生态环境的终极后果,所以,我们必须推行环境保护。人是居住在自然环境中的,因此,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经济社会繁荣的物质来源。没有了地球这种广袤的自然环境,人类就无法在这里生活和繁殖。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环境的破坏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从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讲,保护环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确切的说是可持续发展,这是为人类子孙谋福利的长远事。有资料显示,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严重,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其中尤以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每年新增的土壤侵蚀面积为一万平方公里,沙化面积达到262万平方公里,而且还在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资源,因为有了资源人类才得以生存,如果资源环境遭受破环,那么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就变得不那么理想。不是为了要取得单一的眼前经济利益就去破坏环境。从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讲,环境保护体现了个人修养与素质,也表现了一种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环保意义重大,关乎人类未来。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实施环保措施,既能提升企业形象、降低环境风险,也能带来长期经济效益。让我们共同为地球的未来努力。

  搞清了为什么要保护环境问题,接下来就是如何保护环境的问题。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世界各国应该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企业应该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绿色生活理念,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资源,减少垃圾的产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等。具体的我们应从以下十个方面来努力:一是要站在人来自于自然、从属于大自然生态系统这一角度去把握,自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不断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在践行发展理念的同时,我们要有环保意识,不能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由于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也是弥足珍贵的,所以,我们必须爱惜自然资源,做好环境保护;二是贯彻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管理监督力度,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要提升环保政策的落实力度,以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三是环境保护要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四是全社会加大宣传监督力度,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公民增强环保意识宣传有关环保的知识,做环保的宣传者;五是要全力维护生态平衡,要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六是要在全社会倡议,坚决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人人做环保的建言者,做环保的维护者,做环保的践行者;七是珍惜森林资源,减少白色污染:  ①节约用纸,尽量做到双面打印;②少用一次性筷子、牙签等;③不使用珍稀木材做成的家具;④去超市菜场时自备环保购物袋,少用塑料袋;⑤外出聚会就餐时少用一次性餐具等;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具,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八是节约用电,保护水资源:①尽量使用节能灯及节能电器;②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③节约用水,“一水多用”;④使用无磷洗衣粉;⑤外出游玩时不往河流中扔垃圾;九是遵守相关禁止乱扔各种各样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规定的地点或是容器内,尤其是不可以乱扔废旧电池,由于一节废旧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它产生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同时,不捕猎野生动植物,爱惜花草植物,不破坏城市绿化,而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节活动;十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资源回收再利用:①出行时选择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减少碳排放;②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垃圾分类处理;③交换闲置物品,避免资源浪费;④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⑤使用可循环材料制成的产品。平常应该少开汽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积极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为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和空气环境的治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我们的家园!(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绍君,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正高职称,为中国当代知名媒体人、著名正面思考者、激昂深度评论员、正量社会活动家、迥邃预判观察家、纵论思想家、宇观理论家、绍君体诗创立者、全国“今日帮扶〞活动策划创意者、倡导主推者、操作践行者。早年在省直单位供职,历任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省直机关马列理论小组成员、省政府新闻网(报)社长兼总编,后至中直单位工作,先后供职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并担任总编、总监、主编等职,现为中央直属主流媒体频道(栏目)总监兼主编,国际艺术家与企业家刊网联盟名誉总编。

  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执着的事业心及非常深重的家国情怀,还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多愁善感!他是个极富爱心怜悯心的人,心地非常善良并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他已在全国上下全面开展“今日帮扶”活动,现正在积极筹备“今日帮扶公益基金会”,他把自己有限工资和积蓄大都奉献给了弱势群体及需要帮扶的人,他要把人间大爱献给人类!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构筑和乐,创造美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终生的职责与追求,以“笔绘沧桑,文抨时弊;传播正量,讴歌美好;助力公平,维护权益;抑恶扬善,伸张正义〞为己任和使命,他才华横溢,能写善辩,公道正派,无私无畏,以直率敢言著称,为华夏真正脊梁与良心!他著述近六千万字,发表各类文章四千多篇,获奖一百多篇,作品散见或收录于国际国内四百多家新闻媒体和出版单位,他现在非常繁忙,但依然坚持每天著述一万贰仟字和赋诗一至二首,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可敬可佩!他先后研读于六所知名高等学府及院所,学从三师,知识渊博,品德高尚,论述深厚,观点鲜明,为国为民,已成一家之言,深受高层和网民读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欧联华文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eztchdzx@163.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