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做人要把握两个重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忙于迎来送往,忙于开会赶场,忙于日常琐事,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眉毛胡子一把抓,大事小事都要管,可谓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结果却是:徒劳无功空自忙,日夜耕耘未见芳!为何?就是因为这些人没有抓住工作重点,才陷入疲于奔命、事倍功半的怪圈之中。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从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牢牢掌握住驾驭全局的主动权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只要提纲挈领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工作局面就会纲举目张,一切就会顺风顺水。古人云: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意思是拿起渔网上的总绳一撒,千万个网眼就自然张开了;拎起皮衣的领子一抖,所有的毛自然就整顺了。比喻做事应该提纲挈领,善于抓住重点,从根本的、关键的环节上着手。当前,我们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必须牵住改革发展“牛鼻子”,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人们常说,工作抓重点,读书读经典,做人要有闪光点。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工作理念,更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古人打仗,知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农民耕田,懂得“牵牛要牵牛鼻子”;围棋博弈,明白“一步妙招,满盘皆活;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毛主席领导工农闹革命打天下,抓住武装斗争这个关键;邓小平同志领导改革开放,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由此可见,做人做事、干事创业,必须抓住重点抓住关键。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工作有轻重,问题有大小,矛盾有主次,我们只有抓住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抓住改革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才能取得“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工作方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善于统筹兼顾抓关键,全面谋划抓重点,从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工作中理清思路、分清主次、抓住要害、抓住关键,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依次排队,有先有后、有重有轻、有急有缓,不颠倒工作主次本末,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做到忙碌而不盲目,实干、巧干而不乱干、蛮干,面面想到而不面面俱到。当然,抓重点工作并不是否定抓一般工作,只是说不平均用力,不撒“胡椒面”,要突出重点,区分主次,合理安排,要善于处理中心工作和其它工作的平衡协调,使之产生有节奏、有规律的运转,不能单打一、顾此失彼。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将其比喻为要学会“弹钢琴”,十个指头都要动,既有高音、低音,又有强音、弱音;既有轻重缓急,又有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弹奏出一曲和谐动听的美妙乐章。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关系,很多工作虽然不是中心,但是却影响牵动中心,如果只抓重点而忽视其他,那么整体工作也是抓不好的。大家都知道做事有重点主次之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什么时候做事做人干工作都要突出重点,区分主次,才能有条不紊把工作向前推进。做事抓住了重点,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同样做人也有重点,虽然做人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但只要把握住了做人重点,就会给人很好的感觉,人家就会说我们懂得做人,夸我们做人不错。如果我们做人没有轻重之分,人家就会说我们不知“轻重”。做人重点有两个:一是内强素质;二是外树形象。
内强素质和外树形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内强素质是基础前提,外树形象是具体表现,内强素质决定外树形象,外树形象又客观地反映了内强素质。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就表现为什么样的形象,只有通过强化内在素质,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作为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我们必须始终把提高内在素质放在第一,只有内在素质提高了,才能在外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君子当“修身正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首位,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形象。
第一节 内强素质
智慧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慧重要。我们经常说某人的素质高,素质好;国家和社会方方面面都说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全国各地文化广场和单位的围墙上都写着“提高人口素质”,说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都很注重人的素质,那“素质”到底是什么呢?
一、什么是素质。关于素质的概念定义有很多的表述,但内涵基本相同,我综合各方面意见,作出如下概述: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思想、作风、道德、知识、技能、业务、审美、身体、心理诸方面,经过学习引导、教育培训、熏陶锻炼等形成并随时间、经历增多而调整改变所达到的一种总体水平。它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属性,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续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素质的内涵十分丰富,最新社会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下面我们来逐一解释。
(一)政治素质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他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发生长期稳定的内在作用的基本品质,是社会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人的心理中形成的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它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是个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技能的综合表现。政治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人的政治素质的高低是社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准确把握政治素质的内涵和特征是提高人的政治素质的前提。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能力等。政治素质具有阶级性、内在性、综合性、相对稳定性、层次性等特征。一个人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立场、政治品德和政治水平三个方面。
(二)思想素质是指人对社会善恶美丑以及其他现象的认识、行为和做法。包括思想认识、思想觉悟、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意识状态按社会规范的要求所达到的水准。包括人生观、道德观、思想品质和传统文化习惯。人生观指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和态度的基本看法,它是一个人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没有强制的法律效力,而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思想道德素质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具有阶级性,因而构成某时代特定社会人口的质的规定性。反映人口思想道德素质的指标有,爱国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尊老爱幼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模范遵守公共秩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生观的社会类型,传统文化习惯的社会经济效益,青少年犯罪率,刑事犯罪率,吸毒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自杀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等等。
(三)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道德素质对个人、对国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常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人的道德素质的社会作用。提出“德者,国家之基也”,“有才无德,其行不远”。德乃做人之首,道德是文化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胡锦涛同志曾强调“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所有这一切都表明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社会发展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是调节个人的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必需,没有人的道德素质,就没有社会和谐,也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没有人的道德素质的提升就没有社会的进步。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够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谐社会必须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的社会,一定是社会经济秩序运转良好并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任何一种经济形式的生成或建立,都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观念或符合某种道德要求,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也不能例外。道德素质的提升是市场经济资源合理配置,速度与效率并重,可持续高速运行,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教授曾说过,自由市场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合作、公平、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如果在市场经济中人们普遍自私,既不信任对方,又不真诚合作,互相欺骗,这种条件下的经济形式很难发育良好。因此对市场经济主体,诚信、合作、恪守道德比相互欺诈更有利于自我发展。良好的道德素质有利于保持社会和谐团结稳定,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邓小平曾多次阐明社会主义道德对现代化建设、对改革开放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他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偷盗、贿赂横行的世界。”市场经济是靠人来建设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途、命运和发展。没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和规范的社会经济秩序,就不会有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和发展。道德素质的提高将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赛,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的竞争,同时也是国家之间精神力量的较量,民族精神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和道德风貌的竞争。20世纪后期,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思想文化领域的竞争。一些学者提出了“文化战争”概念。物质资料的生产,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是有形的,是硬件,而精神资料的生产状况则是无形的,是软件,但起主导作用,处于支配地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崇高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都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巨大动力。回望人类历史,道德的光辉伴随社会前进的每一个脚步。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社会每个分子的参与,公民道德进步能够促进社会进步。作为“社会人”,我们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追求应该是永无止境的,国家也应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力度,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不断发展,构建公平、公正、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四)业务素质是处理各行业中事务的能力,通常业务能力主要是指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指挥和控制能力、协调和激励能力。就是解决、处理自己本专业业务的能力。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业务能力要求。首先,要熟悉所从事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懂得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其次,要懂得如何做;再次,就是怎么才能做快做好。一般来说,业务素质是从事业务的人员在完成业务活动的过程中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体现,包括必备的知识、专业技能、一般能力等。与能力测评不同,考核工作能力,是考核员工在工作中发挥出来的能力,考核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显示出来的能力,根据标准或要求,确定他能力发挥得如何,对应于所担任的工作、职务、能力是大还是小,是强还是弱等,作出评定。
(五)审美素质指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审美素养既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转化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审美素质是指美感能力、美学知识、艺术鉴赏力、艺术创造力、审美情感等方面的素质。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提高人的积极性、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美是生活的最高法则,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东西谁都欣赏,美的境界谁都向往!通过审美素质、审美修养的提高,使我们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身边的美,自觉分辩现实生活中的美丑,主动追求美、创造美,用审美的态度观对照人们的行动,用审美的眼光对待生活。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我们所有的人都要提高审美素质,用美的心灵去发现美,用智慧勤劳创造美,用良好的素养维护美,用全新理念确立美的意识,为人类对美的追求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六)劳技素质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心态和劳动技能的综合概括。是衡量劳动者能否完成某对应性工作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工作能力指标。劳动者的劳动不是简单的机械制造或再造,而是有生命有理想的劳动者个体按劳动计划而展开的创造性工作。劳动素养中的劳动心态包括:对待工作的态度,帮助客户的心态,对客户心智的解读,对客户需求的认知等。劳动技能是在解决工作问题及矛盾的过程中,与之受劳动者支配和运用到的劳动工具及方法,并由此而产生并达到预定劳动结果的专业技能。这两者是相互结合并依存的,符合人的思想指导行动的逻辑。劳动技能素质是人的素质中最基本的重要素质,它包括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劳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类通过劳动获得生存、创造文明,推动社会发展,所以劳动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提高人类劳技素质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七)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传统意义上的身体素质仅仅指的是运动素质,主要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性素质以及柔韧性素质等五个方面,这就大大窄化了身体素质的内涵和外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身体素质应该包括身体形态和结构、生理机能、运动素质与运动能力以及人体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抗突发事件能力等方面。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身体素质的发展,对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有重要意义。身体素质包括五方面:速度素质,是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对外界刺激反应快慢的一种能力;力量素质,是身体某些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抵抗疲劳的能力;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柔韧素质,指人体活动时各关节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伸展度。身体素质与身体健康两者具有密切的关系。首先,身体素质是达到身体健康的一个基本条件和基础。身体素质好坏是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的体育活动主要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身体的练习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而身体活动的练习必须以一定的身体素质为基础,可以想象如果一个身体素质很差的学生如何掌握动作技术进行身体练习,又如何通过身体的练习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其次,发展提升身体素质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方面,无论是增强体质还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都是促进身体健康的有力条件。再者,身体健康是身体素质的归宿和最终目标。一个人正是以一定的身体素质为基础,通过身体的活动和练习,增强人体运动技能水平,从而最终达到身体的无疾病和衰弱状态,表现出良好的体能、充沛的精力等而获得幸福的生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很好的身体,健康是第一保证。一个很好的身体得从很多方面来着手,关键是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早睡早起,保证6-8个小时的睡眠。早睡早起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6-8个小时的睡眠是需要保证的。很多女生会长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熬夜。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健康素质下降与睡眠有着直接关系,很多疾病的产生都与熬夜有关,所以,现在人们提出:睡眠是最好的康养!要想健康长寿,务必牢记:10点之前必须睡觉;第二,起床一杯水,每天需要不觉渴。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刷牙洗脸,第二件事情就是喝水,温开水最适宜。大口喝是对肠道蠕动有帮助的。每天都需要喝水,并且要牢记当你觉得渴想喝水的时候你已经缺水了;第三,适当的运动,适合自己最重要。运动是不可缺少的,很多人都在跳减肥操等等,但是适合自己的运动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说快走,慢跑;比如说爬山;比如说跳绳;不一定非要是热门的运动才合适;第四,饮食得当,不要暴饮暴食。很多人不顾及自己的饮食是否均衡,经常会聚餐,吃的时候也不会太顾及时间和自己的营养。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要自己懂得控制自己的食欲;第五,情绪放松,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一个人情绪是否紧张,是否焦虑,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所以保持愉悦的心情是很重要的。如果有遇到焦虑的事情什么的,都需要自己进行调节,让自己情绪放松。
(八)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是先天和后天的结合,是情绪内核的外在表现。心理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之上,在教育与环境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的心理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与内在动力。对内制约着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外与其他素质一起共同影响主体的行为表现。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衡量:性格品质的优劣、认知潜能的大小、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弱、内在动力的大小及指向。对内体现为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对外影响行为表现的优劣。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不脱离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良好的心理素质取决于以下六个方面:1,良好的个性:自知、自信、自强、自律、乐观、开朗、坚强、冷静、善良、合群、热情、敬业、负责、认真、勤奋等;2,正常的智力: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力正常;3,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心理应变、竞争协作、承受挫折、调适情绪、控制行为的能力;4,积极而强烈的内在动力:合理的需要、适度的动机、广泛的兴趣、适当的理想、科学的信念;5,健康的心态:智力正常、情绪积极、个性良好、人际和谐、行为适当、社会适应良好;6,适当的行为表现:符合角色、群体、社会规范、道德和法规。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素质具有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在21世纪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在社会的一个糟糕状况就是:人们都很浮躁!这就是说现在整个社会出现了心理素质问题。首当其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一个人要提高心理素质是需要有意志力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不断的努力与锻炼。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一要提高自我认识,全面了解自己的心,自己的心理素质究竟如何?我想这是一个想要提高心理素质的人首先要对自己问的问题。心理素质体现的方面不一定一样,有些方面是强项,而有些方面可能是弱项。例如有的学生一到考试就焦虑,看到题目就忘答案,越做越紧张。而可能他在人际交际上却轻松自如,即便遇到十分棘手的人际问题,他也能不急不躁,游刃有余的化解开来。因此,首先要先看清楚,哪些是自己心理把握能力的弱项,哪些是强项。中国有句俗话,叫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看清自己的弱项和强项是第一步。只有看清楚了缺点才有改正它的目标和动力;二要把握自己的情绪。情绪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最直接也是最真实的外在反映,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思维决定情绪,也就是对人对事件、对环境进行的解释,内心有什么样想法就会有什么样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一个正常的人,在他遭受屈辱,义愤填膺的时候绝对不会开怀大笑,一个正在同自己心爱的伴侣花前月下的时候绝对不会恼羞成怒。那么一个人在面对困境、面对挫折的时候,他会表现出怎么样的情绪来呢?其实通常情况下最常见的无非就是:紧张、焦虑、烦躁、失落和抑郁等消极情绪体验,试想在这样的情绪体验下,能做好什么样的事情呢?再有能力的人又能发挥出多高的水平来呢?因此把握自己的情绪是有效克服和提高心理素质的关键;三要提高受挫力。挫折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理念,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个人认为,适当的挫折不但有助于更好的认识自我,也能很好地培养我们的心理素质。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其实是个感知耗损型的动物,人对同一事物的感觉,随着次数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会由激烈逐渐趋于平缓,感觉敏感度会形成一个下滑的趋势。(未完待续)
2024年9月12日作于差旅途中
作者简介:熊绍君,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正高职称,为中国当代知名媒体人、著名正面思考者、激昂深度评论员、正量社会活动家、迥邃预判观察家、纵论思想家、宇观理论家、绍君体诗创立者、全国“今日帮扶〞活动策划创意者、倡导主推者、操作践行者。早年在省直单位供职,历任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省直机关马列理论小组成员、省政府新闻网(报)社长兼总编,后至中直单位工作,先后供职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并担任总编、总监、主编等职,现为中央直属主流媒体频道(栏目)总监兼主编,国际艺术家与企业家刊网联盟名誉总编。
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执着的事业心及非常深重的家国情怀,还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多愁善感!他是个极富爱心怜悯心的人,心地非常善良并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他已在全国上下全面开展“今日帮扶”活动,现正在积极筹备“今日帮扶公益基金会”,他把自己有限工资和积蓄大都奉献给了弱势群体及需要帮扶的人,他要把人间大爱献给人类!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构筑和乐,创造美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终生的职责与追求,以“笔绘沧桑,文抨时弊;传播正量,讴歌美好;助力公平,维护权益;抑恶扬善,伸张正义〞为己任和使命,他才华横溢,能写善辩,公道正派,无私无畏,以直率敢言著称,为华夏真正脊梁与良心!他著述近六千万字,发表各类文章四千多篇,获奖一百多篇,作品散见或收录于国际国内四百多家新闻媒体和出版单位,他现在非常繁忙,但依然坚持每天著述一万贰仟字和赋诗一至二首,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可敬可佩!他先后研读于六所知名高等学府及院所,学从三师,知识渊博,品德高尚,论述深厚,观点鲜明,为国为民,已成一家之言,深受高层和网民读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