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绍君:怎样度过美好人生(二十)

  二是要淡泊名利。提到“淡泊名利”一词,我们便会联想到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名言。实际上,早在西汉初年,这句话就记载在淮南王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中,原句为:“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无法培养高尚的品德;不能做到内心安宁平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通过双重否定,强调了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现在的“淡泊”“宁静”,正是为了日后的“明德”“致远”。人们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摆脱人世间的许多麻烦和痛苦,才能活得坦然豁达,活得轻松自在,才能守得住清贫,抵得住各种欲望的诱惑,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思想境界。淡泊名利、看淡得失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与必要,是我们每个人必须修炼学习的人生课程,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一个人的格局与境界。多一分淡泊,人生就多一分幸福。当我们过于在意外界对我们的评价和认可时,往往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名利虽然能够带来一时的满足感,但它们无法长久地滋养我们的心灵。相反,如果我们能够追求内心真实的喜悦,去关注那些真正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事情,那么我们就能够体验到更为持久和深刻的满足。世人都在追求名利,名利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尽管其可造化促成人生的辉煌,但它也常常会使人心迷意乱性不定。淡泊名利的人成熟稳重,让人称颂,有时候淡泊名利才能让人跳出浮华的世界,宁静致远,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我经常说,名利是身外之物,要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自然而然。一个人只有淡泊名利,才能超脱红尘的诱惑、世俗的困扰;人生的烦恼往往来自于我们过于关注他人的事务而忽略了自己的事,过于关注身外之事而忽略了自己份内的事。我们总是在不断地纠结于自己的成功失败,而忘记了审视自己的内心需求。我们可能会羡慕别人的成就,觉得自己处于劣势之中,从而导致自卑和焦虑。然而,这种心态只会让我们陷入无尽的比较和竞争中,远离真正的快乐和内心的宁静。淡泊名利,其实就是一种胸怀,是超然尘俗,直追人生真谛的积极态度。我们做到了淡泊名利,就会拥有一个好的心境;天雨人悲、月黯神伤的困惑便会离我们而去;无论何时,我们都会平平淡淡开开心心。淡泊名利,我们会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活的温馨;淡泊名利,会使我们变得更加高尚;我们会摒弃一己一家之私利,而献身为别人尽力给予的行列;淡泊名利,我们就能走出了蝇营狗苟,尔虞我诈;淡泊名利,我们就能专心致志投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爱因斯坦在这方面就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在学术界担任要职,但对名利却极为淡泊,对物质要求很低。一年冬天,一位老人穿着一件破旧的大衣行走在伦敦繁华的街道上,衣着与身旁的事物极为不衬,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就是名满世界的爱因斯坦教授。别人向他询问此事时,他却平静地说:“认识我的人,无论我穿什么衣服,都认识我;但不认识我的人,不论我穿什么,都不能使人知道我是爱因斯坦,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科学。”正是因为爱因斯坦的淡泊,才使他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才使得他在生活中找到了科学家应有的位置,从而受人景仰。淡泊名利是指在正确名利观影响下,看淡看轻名利,不把名利看得太重,更不把名利看作人生唯一追求的目标,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得意不忘形,失意不丧志,老实呆着,积极活着,忙了就工作,闲了就休息休息,看看书、钓钓鱼,旅行旅行,自然而然,随缘而进,顺势而行,恪守本分,不存非分之想,不贪不义之财,就会心宁气静,半夜不怕鬼敲门,平平安安过一生。官海沉浮,几人能解,但得意不忘形,失意不丧志,乃大丈夫也,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诱,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应是我们每个有作为之人的自觉追求。不论做什么事,只要决定了就坚持下去,坚守自己的理想,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才是成功者应有的品格。含蓄而不张扬,人应该懂得内敛与谦虚,不应该过于虚荣与张扬。一切功名利禄都不过是过往云烟,得而失之,失而复得等情况都是经常发生的,要意识到这一切,都可能因时空转换而发生变化,就能够把功名利禄看淡、看轻、看开些,做到荣辱毁誉不上心。淡泊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能够淡泊的人会视身外之物为草芥,并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保持一种平衡。淡泊,不是不思进取,也绝不是消极厌世、无所作为,恰恰相反,古往今来,举凡志存高远者,虽对名利“淡泊”,却始终“追逐”心中大道。唐代柳宗元一生淡泊,但他在柳州刺史任上,为民凿百井、释奴婢、办学院、修孔庙、易风俗、兴文化,造福百姓。明代理学家蔡清光明磊落、居官清廉,他常说:“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他一生淡泊名利,却把为天下人谋利当作最高的人生理想,一心为公。古代许多清官贤臣,一生淡泊名利,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始终肩负起以天下为己任的国家大义,把为民造福作为毕生追求。淡泊名利是一种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为官从政所必备的素质,众多家族的家规家训中,都有劝诫后世子孙应当淡泊名利的箴言。北宋开国功臣赵普三度入相,显赫至极,却告诫子弟应以身报国、淡泊名利,他说:“吾本书生,偶遇昌运,受宠逾分,固当以身许国,私家之事,吾无预焉。”意在说明为官从政应该心怀百姓、以身许国,至于名利等私事,是不应该考虑的。明朝清官刘大夏一生光明磊落,廉俭为官,他教育子孙“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认为为官从政不单要警惕金钱的侵蚀,还应当远离功名的诱惑,做到清心寡欲,不慕名利。而是以纯净的心灵面对人生,以从容的心境品尝荣誉。居里夫人曾获得过许多令世人羡慕不已的荣誉,但她却从不因此而陶醉,她视名利为身外物,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曾应邀到她家里做客,走进屋里竟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不禁大吃一惊,马上对居里夫人说:“现在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的金质奖章,是极高也是非常难得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就想让孩子们从小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决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会一事无成。”守着成绩,会使自己一事无成,能看到这一点实在是很重要。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居里夫人才成为当今世界上惟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重视事业,淡泊名利。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著有《谈艺录》、《管锥编》、《围城》、《宋诗选注》等巨著,享有“博学鸿儒”、“文化昆仑 ”之美誉,一位美籍华人新闻记者要采访他,被拒之门外。他把《写在人生边上》一书重印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电视剧《围城》的稿费全捐给了国家;国外有许多地方要重金聘他,皆被婉言拒绝。他对一位年轻人说:“ 名利地位都不要去追逐,年轻人需要的是充实思想。”钱钟书惜时如金、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不求闻达,视名利如浮云,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高尚的精神品格。名利不是最终的目标,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首先要做到信仰至上,淡泊之中怀有大志,清贫之中向往奉献。人生总要有所追求,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远大的目标,势必就会看重眼前的利益。要淡泊名利,总要有愿意为之奉献、为之牺牲的东西。总之名利乃身外之物,而且没有奢望就没有失望。一味的追求名利,最后我们只会剩有一副空皮囊。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至远。人生苦短,来去匆匆,我们要想在短暂的生命之旅中有意义地存活,就必须淡泊名利,忘却世俗,脚踏实地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为喜欢而活着。我们要学会淡泊名利、看淡得失、享受人生中的美好时光。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无法掌控的情况和结果,如果我们对于一切都抱有过高的期望和执着,那么当现实与预期不符时,我们就会感到失落和沮丧。然而,如果我们以一种宽容和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起伏,去接受其中的不完美和不确定性,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享受人生中的美好时光。只有当我们学会淡泊名利、看淡得失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宁静和快乐。我们拥有财富和名声固然重要,但它们不能成为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幸福更多地源于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当我们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事务,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喜悦,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美好时光,感受到更多的幸福与快乐。因此,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学会更加淡泊名利、看淡得失。不要过于追求外界的评价和认可,而是通过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和喜悦来寻找真正的幸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摆脱烦恼,轻松自在地活在当下,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满足和快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追求则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淡泊于名利,是做人的最好状态与境界,没有包容宇宙苍生的胸襟,没有洞穿世俗凡尘的眼力,那是万难做到的。淡泊名利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是要用正当合法方式努力争取或获得名利。有一个好名声的确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至少可以证明自己的某些能力或修养得到别人的认同,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沉溺于这种欣慰的感受中,否则容易掉进另一种陷阱。当为了名声而刻意去做某些事,带来的可能不是好名声,很有可能是烦恼。通过合法劳动获得正当利益是无可厚非的,属于人的正当权利。在追名逐利道路上,有些人为了达到目的往往不择手段。也就是说,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成就自己,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为了博取名利而不择手段,变得低级下流道德沦丧,你即使有了名利,也会遭人唾弃。利是该得的利才能得,不该得的碰都别碰,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不能不讲道德去逐利。学习梁小明,我们还要解决另一个问题,解决“梁小明们”的困惑,不能让他们永远清贫,永远住农租房,永远背负沉重的十字架。有些好人始终未能得到好报,什么待遇都没有,这是不公平的。名利即名气和财富,拥有财富很重要,没有财富,生活无保障,但追求财富不应以违背道德良心的方法和违规犯法的手段来获取.否则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不一定幸福,还要懂得如何支配和运用财富,除了生活必须外,要尽可能的用富余财富去周济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这是最快乐的事情。梁小明就是这样做的。我也很长一段时间这样做了。

  四是要通过无私忘我、人民至上、服务社会、造福大众来赢得名和利。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名利观,牢固树立“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观念,常怀忧民之心,恪尽兴国之责,多想民生之忧,多帮民生之困,多谋民生之利,少一分图名博利的念头,多一分干事创业的担当。为人避事平生耻,敢干敢当社稷心。要想赢得群众的好口碑,必须有善作善成的真作为,真抓实干,“干”字当头,为人第一位的事就是肯干事、能成事、敢负责、勇担当、有作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有为之人要深刻领会新时代、新机遇、新矛盾、新挑战、新目标提出的新要求,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信念如磐、意志如铁、乘风破浪,披荆斩棘。要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和魄力,提振“遇到矛盾就兴奋、看到问题就迎上”的精气神,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要有坚定为民的优秀品格,努力不松懈,主动不推诿,为民无私忘我的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要勤下基层、接地气,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增感情、听民声、察民意、抒民忧、解民困、办实事。善于从群众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誉是最大最好的荣耀。

  五是要为国家和人民谋利争荣。古人云:“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意思是说,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道德和知识的崇尚应当超过对名利的追逐,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追名逐利本没有错,但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神圣使命感的人,这“名”应是“生前身后名”,是群众的好口碑,而不是蜗角虚名、沽名钓誉;“利”当是群众利益,利国利民,而不是蝇头小利、个人私利,更不能唯利是图。我们要常怀为国之心,不私不我,常思群众冷暖,实事实干,不沽名钓誉,不投机取巧不搞汉重孝廉则埋儿刻木,宋重理学便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要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国、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要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归宿和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国家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著名作家莫言淡泊,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文学领域里一直默默无闻,而且从不为获奖而写作,他获得了成功,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说起袁隆平,大家都会想到那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吧,确实,但大家知道吗?他曾拒绝了国外的高薪聘请,留在中国。他以一介农民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他为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他曾说过“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后来广为流传。是啊,袁隆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没有因为国外的高薪聘请,而去他国工作,一直坚持在中国工作,并且袁隆平没有申请专利,而是将专利无私奉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如果他申请专利,不但可以成为中国首富,还可以享有常人想不到的好处,但袁隆平没有这样做,这足以证明袁隆平老人深深地国家情怀、人民情怀以及他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我发现我国所缺少的,正是这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人民情怀,我们应该向袁隆平学习这些精神和品质,让它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人生在世,谁不想有所作为;芸芸众生,谁不想成就一翻事业?世间的隐士高人视名利为粪土,对其嗤之以鼻:佛家的得道高僧说名利皆为虚幻之物,然而世间真正能够不为名利所惑的人又有几个呢?老庄信奉“无为”人生哲学,把世间的一切皆看作虚幻之物,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可这些不真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为即将逝去的荣华富贵而发出的无可奈和的悲鸣吗?陶渊明淡泊名利,崇高清淡,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生活,成为后代所敬仰的一位隐者。然而他不正是由于受到当朝权贵排挤而愤然辞官的吗?可以说陶渊明他虽出世,但心却入世。李白更是一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脱俗心襟。可是最终不也发出了“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叹息吗?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总是淡泊的最佳“代言人”,他们都已达到了这一境界。记得英国有句谚语说得很好:“凡是一无所有的,什么都会有。”当文人墨客以淡泊面对生活时,他们获得了精神上的最大享受。以淡泊面对人生,我们才能明志、才能致远。诸葛亮为了使诸葛瞻成才,写下了著名的《诫子书》,同样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文中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能使我们有志向,并且达到人生追求的高远境界。正所谓“淡泊明志,夙夜在公”。在我们当代,也有许多淡泊名利的文人墨客。如前面谈到的大学者钱钟书,他终身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有一国外女士读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后,想一睹的他风采,都遭到他的婉拒,还幽默地对这位女士说:“如果你吃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就是这种淡泊名利,使他活得很轻松。

  名利,天下之祸也!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名利这个“舞台”上争得痛苦不堪,他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一直将自己放在一个紧张的状态下。我想说:若你们亲近一下淡泊,或许能生活得轻松一点;若你们持有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你们就能明白名利并不重要。任何个人财富都不能成为个人最终的生命价值,人越是淡泊,精神才越是自由!淡泊是一种品格、一种美德、一种做人的要求。因此,我认为淡泊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名利,只不过是人间最低俗的东西,但几乎没有任何人能摆脱它的束缚。但我希望,即使大家在谋取自己私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一下压榨的对象。人生,人生是什么呢?人生如茶,要在其平淡中深味其内涵。

  茫茫人海中,做一个妇孺皆知的伟人不易,而做一个坚守并自始至终不为声名所累的凡人却更难。珍惜所拥有的,甘于平淡,不做奢求,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圣人的心境不就平淡吗?执着的简单,并非因为贫乏或缺少内容,而是繁华过后的一种觉醒,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之向才是关键。淡泊名利是一种心境,不求争奇斗妍,只为一份宁静,来守护心灵的净主。只求致远能呵护精神的家园。诸葛亮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淡泊、宁静就是一种平和的心。只有淡泊才能消除杂念,只有宁静才能考虑深远。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又说,难得糊涂。须知,圣贤非你,非我,在这个世界上,简洁而执着的人常有充实的人生,把生活复杂化的人常使生活落空。

  抱着一份虔诚美好的信念,守着一颗淡泊名利宁静之心,找到心灵栖息的田园,做个淡泊名利的人。回归自然的纯洁,回归淡泊的境界。白居易曾说:“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能心虚即我师。”淡泊是智者的动力,像是一把折扇,送来徐徐清风,拂去一片焦虑;又像是一面镜子,照清娇容的面貌,看清人性的本质;还像是一首诗词,念时如痴如醉,回味时百感交集。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的确,从书中得到的感悟必将澄澈自己的心灵,留下一抹褪不去的艳丽色彩。纯真淡泊,不慕韶华,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我爱的,终是这样一种心境。翻阅历史的书卷,仿佛还能感受到依稀流泻在纸上的岁月,在墨香中勾勒着沧海桑田,人事变迁。回望过往,浮华纷纷落尽,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却历久弥新,隽永在纷纷攘攘的人来人往中。

  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儒家的真精神是入世,佛家的真精神是出世,道家的真精神是超世。跟儒家学入世,学的是拿得起、有正气;跟佛家学出世,学的是放得下、有静气;跟道家学超世,学的是想得开、有大气。合之,便是以出世之心,凭超世眼界,做入世之事。这便是儒释道带给我们最好的人生启迪。墨家在三者中间呼唤兼爱非攻。东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让儒生仿佛找到了功成名就的途径。他们为居庙堂之高而苦读四书五经。为的是功成名就、风光无限,为的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即使金榜题名,今天的我们又记得多少状元郎的名字?不过是《西厢记》里那个缔造爱情传奇的张生罢了。大多数人不过是在一官半职的基础上忙忙碌碌,在官场文章中终其一生。墨家渐渐少人传承衣钵,不愿意为功名所累的文人遁入清静无为的道家,于是便有了一批平淡度日、采撷生活点滴吟诗作赋的文人墨客。

  有人认为淡泊是抛弃昔日壮志的托词,是悠闲生活的挡箭牌,其实未必如此,他们只是想以自己的修为为中心,为这个依旧热爱的世界再次奉上全部。痛失家国的晚明士子张岱,从觥筹交错的繁华市井走向万籁俱寂的寂寞山林,走出的是过眼云烟富贵荣华,走进的却是灵魂的深处。看朝代更迭,叹家国兴衰,他拾起祖业,写下百科全书式的书籍《夜航船》。

  真正的淡泊,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洒脱,却隐藏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之心;是苏东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的释怀,却也不忘“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之志。庭前花开花落,窗外云卷云舒,他们何尝真正在平静安逸中凋残了意志,只是痛感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才选择将功名利禄都抛到了身后。真正的淡泊,是身似闲云野鹤,心却牵系天下。庄子的《逍遥游》承载着鲲鹏般远大的志向,在滕王阁偕好友曲水流觞的王勃仍不忘“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壮志铿锵,道家的无为,是跨越世俗的藩篱,保有精神上的脱俗和自由,而不灭心中宏志。即使身处困境,生命仍在坦荡中丰盈而深刻。

  在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今天,淡泊的思想留给我们的是纵使不能洗去浮华、断绝尘缘,也依旧在入世的生活中有道家出世的心态,去留无意、宠辱不惊,以孤傲和自由对抗纷繁复杂的勾心斗角,冷眼相看虚妄的浮沉。不在此山中,才看得清庐山真面目,怀着淡泊的心跳脱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世事,才能不被波诡云谲的浮云遮蔽双眼,才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遇见。平淡若清风,高远如寒蝉,在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淡泊宁静的心沉潜下来,慢慢触碰生命的本真。由于淡泊名利,杜甫深怀对百姓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控诉,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之句,却全然不在意自己的生活有多清苦,还拥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爱胸襟;袁隆平,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有着一颗为世界奉献的心,正如水有着赶走干旱、滋润绿地的渴望。“喜看稻菽千重浪,水稻之父之绝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他们是智者,生活在淡泊清苦里,骨子里却心比天高,有自己所满足的精神理想,这也正如水,看上去一无所有,却包容了万物,丰富的大千世界在其心中。

  渔民简单的生活,是如水的淡泊;隐者物我两忘,是如水的淡泊;像袁隆平一样播撒智慧、小视名利的人们,是如水的淡泊。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清静最好,淡泊最妙。哲学家说淡泊是一种成熟;思想家说淡泊是一种美德;科学家说淡泊是一种发明;艺术家说淡泊是一种魅力。是啊,淡泊从古到今有那么多的名人士仕去追求它,不惜抛却高管厚禄,隐居山林,也许有他们的无奈,但不能不说淡泊其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心里素质和处世之道。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多么高雅的情趣,多么宽阔的胸怀。淡泊名利,淡泊享受。古人尚且如此的欣赏淡泊,我们难道不能有一点这样的情趣吗?生活中如果有了淡泊,人们才会互相体谅,才会有着长久,才会有着默契;官场中有了淡泊,才会少一些纷争,才会少一些尔虞我诈,才会多一些和谐,才会多一些为民着想的好官。拥有了淡泊也就拥有了坚毅和大度。对于一个拥有淡泊之心的人,生活摆布不了他。当我们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淡泊,这时的淡泊是一种成熟、稳重、冷静、智慧的表现;遭受挫折的时候需要淡泊,人生本就艰苦,失败时,无需嚎啕大哭,也无需仰天长叹,怨天尤人,此时的淡泊是一种心境;取得成绩时需要淡泊,因为荣誉已代表过去 ,把淡泊置于荣誉之上,我们才会大步向前。淡泊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发现它,心里装着它,我们会突然觉得世界如此美好,人和人之间如此单纯。淡泊是一种高尚的情趣,它不是麻木不仁,也不是孤芳自赏,更不是袖手旁观。它是平常之中隐隐透出的一种情致、神韵和不平常的品味。正如张岱的布帛菽粟之中,自有许多滋味,咀嚼不尽。淡泊名利,让生活更美好。生活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少些尔虞我诈,多一些真诚相待;少一些追名逐利,多一些淡泊名利;不要过于物质的追求,只要够用就可。我们不需要过多的物质享受,要让自己过得开心、快乐,才是我们一直不变的追求,抛开这些“金钱至上”的庸俗观,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更需要的是一份恬静、一份舒心、一份满足、一份真诚。过自己开心的生活,请认准淡泊名利,让生活更美好。

  在百舸争流与物欲横流同时俱具的今天,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水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不说生活,就是活着,都有着太多的压力,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当然也有太多的痛苦,如果我们在暂短的一生中,能看淡世事无常,静观花开花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高的修养和风度。淡泊是一份豁达的心态,是一份明悟的感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一种淡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更是一份淡泊。但是必须要清楚,淡泊人生,并不是消极逃避的处世态度,也不是看破红尘的思想积淀,更不是消极避世的一味沉沦。走进淡泊,不逃避现实,而是在工作之余,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思考。人生在世,往往不会一帆风顺,有进有退,有荣有辱,有升有降,有高潮,也有低潮。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大可不必太在意人生历程的潮涨潮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失就有得,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只要悟透了其中的禅机,便会豁然开朗。人生短暂,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世间的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禄皆为短暂的一瞬,退一步海阔天空。故淡泊名利是一种境界,淡定人生是一种超脱。一个人假如有淡泊宁静的气质,那便是一种人生丰富阅历的展现。能够洞悉人生的真相,明了自然界的法则规律,显示出淡泊的一种智慧,一种成熟。平淡的日子不会永远平淡,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给自己一个宁静的心态,也一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给我们的那份欢乐与收获。安于宁静,赞美淡泊。这是最高的人生品位,更是难能可贵的生命素质。“用神采奕奕的面孔去领略,用淡然恬静的神情去感知”,其实最美的人生境界都在人的意念之间,它是一种意念的体会。人生在世,匆匆不过几十载。宠辱不惊,淡泊名利,是我们每个人必须保持和应当追求的人生美好境界。让我们怀着一种淡然恬静的人生心态去追求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未完待续)

  2024年9月28日作于差旅途中

  作者简介:熊绍君,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正高职称,为中国当代知名媒体人、著名正面思考者、激昂深度评论员、正量社会活动家、迥邃预判观察家、纵论思想家、宇观理论家、绍君体诗创立者、全国“今日帮扶〞活动策划创意者、倡导主推者、操作践行者。早年在省直单位供职,历任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省直机关马列理论小组成员、省政府新闻网(报)社长兼总编,后至中直单位工作,先后供职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并担任总编、总监、主编等职,现为中央直属主流媒体频道(栏目)总监兼主编,国际艺术家与企业家刊网联盟名誉总编。

  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执着的事业心及非常深重的家国情怀,还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多愁善感!他是个极富爱心怜悯心的人,心地非常善良并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他已在全国上下全面开展“今日帮扶”活动,现正在积极筹备“今日帮扶公益基金会”,他把自己有限工资和积蓄大都奉献给了弱势群体及需要帮扶的人,他要把人间大爱献给人类!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构筑和乐,创造美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终生的职责与追求,以“笔绘沧桑,文抨时弊;传播正量,讴歌美好;助力公平,维护权益;抑恶扬善,伸张正义〞为己任和使命,他才华横溢,能写善辩,公道正派,无私无畏,以直率敢言著称,为华夏真正脊梁与良心!他著述近六千万字,发表各类文章四千多篇,获奖一百多篇,作品散见或收录于国际国内四百多家新闻媒体和出版单位,他现在非常繁忙,但依然坚持每天著述一万贰仟字和赋诗一至二首,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可敬可佩!他先后研读于六所知名高等学府及院所,学从三师,知识渊博,品德高尚,论述深厚,观点鲜明,为国为民,已成一家之言,深受高层和网民读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欧联华文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eztchdzx@163.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