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做人就做这样的人(三)
七、日三省己,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注重讲究修身养性,中华民族是个注重教养礼仪的民族。中国人,特别是文化人都崇尚:“日三省己,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以显示自己有修养有品位。“吾日三省吾身”最早出自《论语·学而》。自省的精神是儒家的基本精神,历来为古代士人所推崇。孟子提出了“反求诸己”。荀子则把自省和学习结合起来,作为实现知行统一的一个环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西汉扬雄在《逐贫赋》中说道:“三省吾身,谓予无愆。”意为每天多次自我反省,就可以避免过失。宋代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省,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一个人犯了错,不推诿,反省自己,努力改正,这是一个人内心的修养。自省是“修身之本”,儒家讲求“内圣外王”,内圣即指自身的修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身修养,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生来都有缺点,但是通过不断的自省和学习就能出类拔萃,成就卓越。怎样来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呢?一般来说,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他人提醒;二是自我反省。他人提醒毕竟有限,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处在他人监督提醒之下工作学习生活,如果内心防线失守,哪怕外界约束再多再紧,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反躬自省是破除“心中之贼”的终极思想武器。修身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具体问题才能解决。因此,自古以来成大事者,未有不重自省自律者。自省是一件严谨的事,容不得半点马虎。但要做到时时自省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为什么呢?认识到错误不难,但要用坦诚的心灵面对它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就像一个人亲手割掉自身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就连孔子都发出感慨:“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所以说,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一个人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反省反思,一个人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才能不断修正自己,提高自己;才能不断进步,超越自我。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但如果没有自省的态度,即使明镜摆在面前,也是视而不见,视若无睹,何谈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呢?反省自己,不苛责他人,是修养自己的法门,也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不推诿责任,时刻反省自己,是一个人不可多得的教养。一个人唯有懂得自省,才能自醒,清晰地看清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吸取经验教训,收获成功;一个人只有扪心自问不断拷打自己才会摈弃愤世嫉俗之心,抚平生命的浮躁,让心胸豁然开朗;一个人只有懂得静坐常思己过,才会拥有宽广恢宏的气度,扬长避短,择善而行。自省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也是一种高雅的人生态度,更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自省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不会犯错误,而是因为他懂得时刻反省自己。善于自省,才能少摔很多跟斗,少走很多弯路。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一个人只有躬身自省,才能不被蒙蔽看到真实的世界,真实的自己。前苏联人民文学家高尔基说:“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人活着,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人难免会犯错误,不可能处处完美。只有不断反思反省,才能更加清晰认识自己,更准确的改正自己,更迅速的提升自己;才会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人与人在交往之时,需要有一颗谦让体谅反省之心,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既然自省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来反省呢,反省什么呢?曾子告诉我们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告诉我们他每天反省自己三件事。一是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二是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三是老师传授给我的学问是不是勤于实践内化于心了?可见曾子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每天坚持反省,并有具体的反省内容,而不是空自省、乱反省。他16岁拜孔子为师,深受孔子教诲,一生讲求合乎礼制,谨守道德不逾矩。他在弥留之际,还命令儿子给他换掉只有大夫才能用的席子。他之所以能做到守礼法甚于生命,就是得益于长久的“三省吾身”习惯养成的严以律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最终成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贤达之士。反省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修养。一个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才能在内心深处获得宁静,在生活中不断自省自悟;一个人只有时常反省自己,才能将问题看得更透彻、更明白,才能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将问题逐渐解决。自省反省对一个人成长成熟成就多有帮助大有裨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自省让人知不足。自省,是一种智慧。《左传》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人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却可以做到不断自我反省。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有懂得自我反省,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有深刻的自省意识。北宋名臣吕蒙正曾在《寒窑赋》中说:“我不能知道我的过失,就像一个盲人不知道自己眼睛有毛病一样。”只有时常反省自己,才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调整自己的前进方向。《菜根谭》里讲:“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有不足之处,每个人也都会犯错误,但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正如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才能避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才能避免在同一个问题上再次犯错;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才能不让错误成为自己的短板。二是自省让人有所思。自省,是一个人不断修炼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不断成长的过程。当我们敢于去反思自己,面对自己的缺点,我们就会在一次次自我反省中,纠正自己的行为,完善自己的不足。一个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才能对自己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一个人只有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才能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三是自省能让人更好地做自己。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许多人忙于追求外在的成就和认可,忽视了内心的成长与反思。然而,真正的智慧和力量并不只是来自于外界的成就,而更多地源自于内心的成熟与反省。反省自己,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自我,改正错误,还能激发我们的潜力,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反省能使人更好地认识自我,反省是自我认识的基础。通过反省,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白自己的行为动机和情感反应。这种自我认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挑战,还能使我们在关键时刻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反省也能促进个人成长,反省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反省,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这样,我们才能在各个方面不断进步,逐渐接近自己理想中的状态。反省还能提升人际关系,反省不仅有助于自我成长,还能改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通过反省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我们可以更加理解他人的感受,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我们能经常自省,就会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努力改正。一个人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才能在生活中不断修正自己、成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更好的自己。卡耐基说:“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重要的不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渊博的经验,而是懂得如何控制情绪。”自省,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四是自省让人明是非。人间的很多是是非非,人们常常看不清辩不明,只有经过深刻地反思反省,才能发现问题的真相和本质。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在自省中成长,不会反省自己的人,往往很难分得清是非,也很难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唐朝张萱是一位非常擅长人物画的画家,并且因此名扬天下,他曾在朝廷中担任史馆画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画人物时,都只画一只眼睛。有人好奇,询问其中缘由,张萱回答说:“人最大的劣根性,就是双眼都用来看别人,我只是提醒自己,要用一只眼去看别人,也要留一只眼审视自己。”看得穿别人是一种智慧,而能透过他人来看清自己,更是难能可贵。《墨子》有言:“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这世上最难看清的,也不是别人,还是自己。我们的目光,只能看到180度的范围,而360度的世界,还需要透过别人来看见。别人怎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了怎样的自己。凡事向内归因,以他人所行为镜。认清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精进完善自己,是人最大的能力,也是人最大的清醒。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自省的生命不值得存在。”生命的意义在于觉悟、自省、进取。自省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只有经常自省,才能明辨是非,看清主流,终身受益。让我们在自省中及时认清自己的思想与态度,将心灵深处的浅薄、浮躁、狭隘、消沉、自满等污垢涤荡干净,以积极的心态扬长避短,激发成长的正能量,努力追求尽善尽美的人生。五是反省能使人活出更好的自我。明代著名医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李贽,活了70多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生活在明朝万历年间,一生写下了近300部著作,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活出了自己。李贽少年时期的经历就让人十分钦佩。他出身贫寒,自幼就生活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但李贽从小就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李贽八岁时,父亲去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给母亲治病,他每天都要帮人卖鱼。李贽很少有机会读书,但他对书籍十分热爱。后来母亲的病好了,李贽考上了秀才。第二年,他被选入京城参加会试。但考试前夕母亲突然病逝了。李贽因为要料理母亲的后事而无法参加考试。但在这个时候,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假装自己得了重病,然后拿着自己写好的文章去参加考试。结果,李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六是自省是一个人最大的聪明。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每天坚持学习很多的知识并不断反省反思自己就会变得智慧聪明而且不会犯错。《菜根谭》中也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以其无私成其私。”天地的美在于它永远都是无私的,而天地的规则是永不改变的,圣人们都是以他们无私的品质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所以他们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人生在世,总是会遇到各种问题,与其让自己一直陷在烦恼中不能自拔,不如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才能让自己越来越好。正如《菜根谭》所言:“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一个人只有不断地从自身找原因,才能更好地改正自己的不足与错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我们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王阳明曾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个人如果不能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审视和反思,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些整天只会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的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想要去解决问题,而是不愿意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个人只有不断地自我反省,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地自省、自警、自察、自醒,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自省反省既然对人如此重要,那如何来反思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反思反省:一是从思想上来反省。思想是否纯洁,是否健康,事关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的行为是受“三观”指导支配的,一个人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这个人就必然会出问题。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注意自己的思想是否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思想受到了错误的引导,就需要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以免误入歧途。比如,在社会上和社交媒体上,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思潮和一些极端言论,我们需要认真分析,深入思考,判断它是否符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思想有错误或出现偏差,就需要反思自己,寻找改正的方法。二是言语上来反省。言为心声,祸从口出,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谨慎,谨言慎行,不要轻易地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更不要伤害别人的感情。错误的话坚决不说,伤害人的话尽量不说,比如,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合适,是否有误导和歧义。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言辞有问题,就需要及时反省,调整自己的言辞方式。三是从行动上来反省。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自我约束,不要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比如,在交通中,我们要时刻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随意闯红灯、逆行等。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行为不当,就需要及时反思,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以符合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要求。在现代社会中,“吾日三省吾身”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语和行为,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和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这种思想也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实践,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所谓教养,就是应该知深浅、明尊卑、懂高低,识轻重,应该是讲规矩、守道义。有教养的人,往往不以术而以德,往往不以谋而以道,往往不以权而以礼。有教养的人在自己独处时,超脱自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则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淡然从容,管好自己的口。方圆做人,圆通做事,宁静致远,自我反思,则事事放心、顺心。静坐常思己过,时常提醒自己理智思考,闲谈莫论人非,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心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总结,学会思考,学会计划,做好今天的自己,创造美好的明天,不负韶华,不负自己。所以,做人,我们得要问问自己有没有教养。
知足常乐,做一个有情怀的人
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知足者;世界上最贫穷的人是贪婪者!人生贵在知足,人生乐在知足,知足是一种难得的好心态,知足是一种智慧,知足是一种境界,知足的心态是养生的心态,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拥有知足常乐的心态。从来没有完美的世界,也从来没有完美的人生。人活在世上若想追求十全十美的圆满,那么一辈子难以如愿,也将永远处于失望的痛苦中。所以,人要学会找快乐,唯一的办法就是知足常乐,做一个有情怀的人。
老子曾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这一生,想要平安顺遂,首先要懂得知足。懂得满足之人,便不会招来屈辱,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遭遇危险。正所谓:“知足者常乐”,知足,是每个人寻求快乐的不二法门。知足者仙乐境,不知足者凡境;粗茶淡饭饱三餐,自比人间快乐仙 。明朝金溪人胡九韶,家境贫苦,一边教儿子读书一边耕种田地,只能勉强维持温饱,但他每天黄昏之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感谢上苍又赐给他一天的清福。他的妻子笑话他:“我们一日三餐吃的全是菜粥,这叫什么清福呀?”胡九韶说:“我们有幸生活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乱。一家老小有吃有穿,不至于挨饿受冻。家中没有人生病,也没有人被关在监狱,这不是清福又是什么呢?”正所谓:“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忧。”知足的人,即使身处贫贱也会自得其乐;不知足者纵然锦衣玉食也满身忧愁。人生的路上,有得必有失,知足才能常乐,简单才能幸福。多少人拥有爱情失去了金钱,多少人拥有了金钱却失去了快乐,多少人拥有快乐却失去了健康,唯有知足,才能让快乐长存。知足,是一种心境,是对人生的一种体悟,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幸福从来不是外在条件的堆砌,而是源于自己的内心,越是知足的人,越是会感到快乐。因为,知足者富,知足的人才是全世界最快乐,最富有的人。三国孔明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朝洪应明曾说,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杨绛先生一百岁时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知足的人,是千帆过尽,看尽世间沧桑,看透人情冷暖,仍对生活充满希望,那是对生命的敬畏,对世界的敬畏。知足的人,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懂得适可而止,不强求,顺其自然,随缘安然,知道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知足的人内心充满阳光,让人如沐春风,人生的暖,人生的甜,人生的满足,人生的乐趣,皆在我们的心上,永在我们对生活的知足里。人一生,只有清心寡欲,才会自得安乐;追逐太多名利,才会身心疲惫。人活于世,必须要饱受磨难与挫折,最后才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与欢乐;世上从无完满,欠缺才是真实,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知足常乐才是最踏实的!攀比让人失去快乐;嫉妒让人增添愤怒;简单让人减少烦忧;知足让人享受幸福。任何人,任何事,适可而止,差不多就可,尽力就行,知足就好。守着别人的地图,找不到自己的道路;盯着别人的生活,享受不到自己的幸福;一山望着一山高,永远没有满足、没有快乐。人不争,一身轻松;事不比,一路畅通;心不求,一生平静;欲不大,知足常乐。只有懂得知足的人,幸福才能长存,人生才会永远快乐充实。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不可能事事都顺。日子总是在前进,好也一天,烦也一天,不如多看看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让自己快快乐乐地生活。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多舛。然而,豁达的苏轼无论在什么样的逆境下,都不哀声叹气、怨天尤人;无论处在何时何地,他总是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登山览胜,临渊赋诗,总是努力寻找人生的快乐,乐天知命。人到世间,不是为苦恼而来,所以不能天天板着面孔,整日忧愁、悲伤、苦恼、失意,这样的人生没有乐趣,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这世界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心平气和,它就还你一个心平气和;你气势汹汹,它也还你一个横眉冷对。多数人是乐听赞美,不喜他人的批评,心欲名利,不想失去它们,这种心态只会像锁链一样囚住自己。只有超越它们,才可体验自在与快乐。拥有一颗快乐的心,见到的就是一个值得欢欣的世界;心中满是忧伤,见到的则只是一个充满悲哀的世界。与其对不能得到的耿耿于怀,倒不如对我们已经拥有的心满意足,感恩戴德。快乐不在心外寻求,只能在心内寻得,心中若能满足快乐,哪怕身在牢狱茅厕,一样可以悠然自在。知足,才能常乐。我们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现在,过好当下。只有懂得知足,人心才能快乐;懂得放下,懂得取舍,心存感恩,一切皆美好!时光清浅,所遇皆温暖,所得皆所愿!存好心,做好人,欢喜满怀,愉悦映脸,乐观向上,这样就能站成一座丰碑,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人生苦短,与其事事张弓拔弩,不如学着“幽它一默”。所以,做人得要问问自己乐观了没有。
九、真诚务实,做一个踏实勤劳的人
德国大诗人海涅曾经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没有诚实品质的人无法获得成功,因为没有人会与一个不真诚的人建立关系。真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诚是一种品格,一种操守,一种境界,也是一种魅力。 在人生中,真诚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做人原则。如果我们能以一颗诚实的心去对待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同,收获尊重、善待与合作。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两样东西是谁也拿不走的:一个是知识,一个是真诚。诚信是精神的最高体现,是灵魂最深处的洁净,是言行自律的极致,是从容最雅致的修养。真诚是指真心实意、坦诚相待,没有一点虚假。真诚能够从心底感动他人并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务实是指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去做事情,不蜻蜓点水、不走马观花、不好高骛远,注重实际效果。务实的人通常从实际情况出发,腑下身子,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在工作中,真诚务实的人会专心敬业、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吃苦耐劳,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有效的决策和行动。在生活中,真诚务实的人会真诚待人,注重实际效果,不虚伪、不虚假、不做作,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但不管何种特色和风格,也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遇到什么事,碰到什么人,我们都要踏实做事、真诚待人,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好,以不辜负自己的人生和组织领导及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与期待。我们只有真诚待人,才能被人真诚相待。真诚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石,是与人来往的桥梁,是做人有底线、做事有原则的保证。唯有真诚,才能让心与心更靠近;唯有真诚,才能一辈子不亏心。真诚,是无价之宝,它比套路有用,比虚假靠谱,能让生活充实,让人生之路走得更沉稳更踏实。人一生,重情重义是锦上添花,真诚待人是雪中送炭。一个真诚的人,注意诚信,言而有信,能用厚道之心对待他人,在人生的旅途中相互给力携手前行。真诚是做人最好的“技巧”,也是做事最高级的情商。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真诚,必定会疏远,有了真诚,才能彼此信任友好走下去。漫漫人生路,没有谁能一直凭一己之力撼动所有,所以,才会有分工、有合作。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共同的发展中,要的就是取长补短,有无互补,彼此借势,共谋发展,我为你舖路,你为我搭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合作共赢,彼此才能行稳致远。尊重他人,真诚待人,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人们团结奋进的康庄大道。和真诚的人相处,不必担心他会出卖你,也不必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只需要用同样纯净的真诚平等待之,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加纯净,让彼此的心更加安定。人活一世,可以穷,不可以毒;可以丑,不可以坏;可以一无所有,不可以没有诚信;可以一事无成,不可以毁掉真诚。做人,什么都可以丢,但不能丢了诚信;什么都可以舍,但不能舍弃真诚。没有真诚,何来牢固的友谊;没有真诚,又何来长久的合作。因此,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永远不丢诚信,永远不弃真诚。让我们个个讲诚信,人人都务实,让生活过得更加充实,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真诚是无言的友好与信任,更是无言的庄重与伟大;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承载万物的地位。做一个真诚务实踏实勤劳的人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才能大有作为,才是人间正道。天道酬勤,勤劳是中国人最基本的品质,也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根本。从古到今,天下的平常人,都是因懒惰而导致失败。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把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永远爬不上成功的梯子。多一些努力,便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天道酬勤,不要光耍嘴皮子,不要好逸恶劳,要勤字当头,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好高骛远,不庸人自扰;苍天不负有心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才能成就大事业。从不获胜的人很少失败,从不攀登的人很少跌交,要想知道成功的滋味,就得敢闯敢干,少言多行;决而不断,断而不行,必然贻误时机。小事不想做,必然大事做不了,对工作拈轻怕重,好高骛远,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先扫一屋,才能扫天下,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小节做起,从点滴细节做起。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这才是长久和根本。所以,做人,一定要问问自己是否脚踏实地实实在在,是否做到了真诚务实勤奋努力。诚实是立身之本,诚实是一种美德。人之无诚,不可为交。“欲当大任,须是笃实”。一个不诚实的人,在欺骗别人之前首先欺骗了自己,既无法真心诚意地修身修行,也无法取信于人,更难立足于社会。一个人要想站稳脚跟,立足社会,就得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劳朴实、真诚善良与勤奋努力来赢得大家的认可和尊重,更要用高尚的品德、一流的作为和辉煌的成绩来夯实自己的人生立足基础。而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真诚务实,做一个踏实勤劳的人(未完待续)
2024年11月1日作于差旅途中
作者简介:熊绍君,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正高职称,为中国当代知名媒体人、著名正面思考者、激昂深度评论员、正量社会活动家、迥邃预判观察家、纵论思想家、宇观理论家、绍君体诗创立者、全国“今日帮扶〞活动策划创意者、倡导主推者、操作践行者。早年在省直单位供职,历任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省直机关马列理论小组成员、省政府新闻网(报)社长兼总编,后至中直单位工作,先后供职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并担任总编、总监、主编等职,现为中央直属主流媒体频道(栏目)总监兼主编,国际艺术家与企业家刊网联盟名誉总编。
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执着的事业心及非常深重的家国情怀,还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多愁善感!他是个极富爱心怜悯心的人,心地非常善良并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他已在全国上下全面开展“今日帮扶”活动,现正在积极筹备“今日帮扶公益基金会”,他把自己有限工资和积蓄大都奉献给了弱势群体及需要帮扶的人,他要把人间大爱献给人类!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构筑和乐,创造美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终生的职责与追求,以“笔绘沧桑,文抨时弊;传播正量,讴歌美好;助力公平,维护权益;抑恶扬善,伸张正义〞为己任和使命,他才华横溢,能写善辩,公道正派,无私无畏,以直率敢言著称,为华夏真正脊梁与良心!他著述近六千万字,发表各类文章四千多篇,获奖一百多篇,作品散见或收录于国际国内四百多家新闻媒体和出版单位,他现在非常繁忙,但依然坚持每天著述一万贰仟字和赋诗一至二首,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可敬可佩!他先后研读于六所知名高等学府及院所,学从三师,知识渊博,品德高尚,论述深厚,观点鲜明,为国为民,已成一家之言,深受高层和网民读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