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万事万物皆有其运行规律和法则,人生亦不例外,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人活于世,若遵循法则跟着规律走,则顺,顺天应道,人必上道;若倒行逆施无视规律和法则,则逆,逆理违天,必上西天。每个社会人都要经历为人处世,但是并非每个人的人生际会都是相同的,要想让自己拥有良好人缘,做人成功,事业辉煌,我们就必须领会并遵循做人做事的规律和法则及技巧。做人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今天我以探讨方式帮助大家来厘清一些为人处世的规则和技巧,以便让大家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命运,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加分,为自己的人生奋斗与成功助力。
古今中外,人活于世,都在追求成功与幸福。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如愿以偿,而有的人事与愿违。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缘由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有外部的,也有内在的。但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没有悟道,没有学会弄懂搞透做人的法则与技巧。做人最关键的是精准地拿捏人性,巧妙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做人的法则与技巧,以帮助大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
十二、帮人帮己
互惠定律告诉我们:帮人就是帮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互相帮助理解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定律。美国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说过:“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伸出你的手去帮助别人,而不是伸脚去绊他们。人际交往就像一种回声,你对我友善,我对你也友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就先如何去对待别人。”对于团队而言,真诚地帮助同事,同事才能竭诚尽心地帮助团队成长。对于个人而言,真诚地帮助别人,人际交往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是一句老话了。但事实就是这样,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只有朋友多了,我们才更容易踏上成功的旅程。人际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我们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别人就主动提出来帮我们了。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这是开发利用人际有关系资源的灵丹妙药。对于一个沿街乞讨的穷人来说,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解决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干出一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谈话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使他在悬崖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勇士。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给别人一个可信的眼神,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强大的动力。对新颖的见解报以一阵赞同的掌声,这一掌声无意中可能就是对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帮人于危难中,别人就会知恩图报。“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有事有人,无事无人。”这些就是讽刺临事用人的话,平时不知多与人联系沟通。这是十足的目光短浅,俗话说得好:“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真正善于求人的人都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早作准备,未雨绸缪,只有如此,在我们遇到急事时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款待或送礼物给那些对我们来说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怎么款待,怎么个送礼,什么时候款待,或什么时候送去,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有着很大的学问。比如说,当别人帮助我们之后,我们再去向别人送礼,别人一定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从开始拜托人家帮忙,并将礼物煞有介事地送去,受礼者的想法就会大不一样。送礼给刚上任的局长与送礼给即将调离的局长,所取得的效果也有显著的差异。送礼给原为自己上司,但即将调到其他部门担任职务的人,对方一定会充满感激。有这么一个故事,老王在县里担任县长的时候,每年年底,礼物、贺卡就像雪片一般飞来。可是,近几年他退休了,所收的礼物只有一两件,贺卡一张也没有收到。以往访客往来不绝,而现在却变得寥寥无几,正在他心灵寂寞之际,突然有一位下属带着礼物来看他,在他任职期间,对这位干部并不是很看重,可是现在来拜访的人竟然是他,不由得他感动得热泪盈眶。一年后,老王因为经验丰富被上级政府返聘为顾问,当然很自然地就重用提拔这位干部。因为他能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登门拜访,因此,在老王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时更让老王产生“有朝一日,一旦有了机会,我一定得好好回报他”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些人总是待人不冷不热,有事了才想起去求别人,又是送礼、又是送钱,显得分外热情,但最终别人还是没有答应替他办事。平常在你的心中本来就没有佛祖,有事再来恳求,你想佛祖怎么会帮助你呢,更何况他又不是你的工具?所以我们要想在关键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平时就应该“多烧香”,而这种“烧香”,完全出于敬意,不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是某种交易。有一位领导因犯了点错而失势,他昔日的一些朋友和部下都离他而去。他的心情很苦闷,感到世态炎凉,一度丧失了生活信心,动了自杀的念头。这时,他的一个部下,不怕受连累,主动来见他,给他带来礼物,并开导他说轻生思想要不得,同他一起分析局势。下属的鼓励使他认识到自己的前途并非那么暗淡,终于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位领导东山再起,十分感激他的这名部下,把他手中最重要的部门交给了这位下属,并在退休后帮助这位下属坐到了自己当初的位置上。
细心观察现实生活,在单位里面有些人总是有事没事就到其他部门和岗位转转,人事、财务等部门更是重点光顾对象,有事说事,没事混个脸熟,遇到个机会更是烧上一把高香,特别是那些没有成本和物质投入的香更是勤烧不倦。但在若干年后,那些成功的人往往就是他们。生活中许多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别人欠他很大的人情,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其实这种态度是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别人的反感,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一切都会等于零。也有一些人总是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作受伤后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他的人情账户永远都不会有太多的收入。人们在一起共事时,大家同舟共济,共同的命运把彼此联系在一起,只要采取合作态度,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关照,是最容易产生感情认同的。特别是在困难环境中,彼此相依为命、共度难关,自然情深谊厚,终生难忘,友情将更为牢固。比如,当年不少知识青年从城里到乡下插队,几年中大家一个锅里吃、一个炕上睡,哪一个人受了欺负,大家一起为他鸣不平,如此心心相印的共同言行,必然转化为深厚的感情,铭刻在各自的记忆中,就算是以后各奔东西,不能相见了,这段友情也会一直留在他们的脑海中。对身处困境中的人如果只是同情对方不做出实际行动是不够的,应给予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进而促使彼此友情形成并深化。比如,一个做了赔本生意的人,他向几位朋友借钱,都遭到别人的拒绝。后来他向一位平时交往不多的同乡农民朋友伸出求援之手,在他说明情况之后,对方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他,使他东山再起,他从内心里感激。后来,他在事业上发达了,自然不忘同乡借钱的恩情,往往会以最大收获回报对方。要想使自己的人情账上收入更多,就要学会在别人有难处时帮助别人,这是最起码的做法。我们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紧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帮助,则内心感激不尽,甚至终生难忘。濒临饿死时送一只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就内心感受来说,完全不一样。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好的人缘,就要把握好送人情的机会。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尽力多帮助别人,特别是在别人危难之时,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十三、懂得变通
变通是天地间的大智慧,是才能中的才能。当我们面对层出不穷的矛盾和变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学会变通。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两件事情能让人走得更远: 一个是坚定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另一个是要懂得如何去变通。外圆内方,灵活变通,方是本质,圆是处世。要有主动思维,主动拥抱变化,寻找新的出路。变通,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如果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懂得如何去变通,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走得更远。突破常规,灵活变通,不变不通,变通才会赢。做人,要懂得变通,才会活得更洒脱与幸福。做事,要灵活地处理,会让你跨越生命中的很多障碍,少走许多弯路,更容易实现目标。做人要执着,但也要学会灵活变通。
做人要懂得灵活变通。灵活变通,不要总是一根筋,头脑灵活之人,从来不会去钻牛角尖,所以这种人也从来不会走到绝路上去。俗话说:变则通,通则活。在现实生活中有好些人不善于动脑,不善于思考问题,墨守成规,不知随机应变,以致影响了自己的创造力,甚至磨灭了自己创造的天赋和才能。人生之路,曙光在前方,道路崎岖,每个人都有艰难和障碍,而只有适时调整变通,才能改变每天驴拉磨一样单调乏味的生活,才会改变像一台生锈的机器一样没有半点生机和活力的生活。对于变通者,更要有君子的智慧,只有变通才会有好结果。变通讲究灵活,它不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而是时常变换几个角度,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做事要学会灵活变通。在实际工作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智慧之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能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反之,一个不善于变通的人,“一根筋”只会四处碰壁,被撞得头破血流。美国知名的政治家斯特拉曾说:“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是你如何看待他们。”我们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正确看待他们,不能灵活解决问题。当我们碰到复杂的事情时,不能总是一味地固执己见,或无法应对时就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其实只要我们灵活变通,脑子转快些、灵活点,别“一条道跑到黑”,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变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有时候我们需要执著,但执著不是固执。做人不能太固执,要灵活变通。善于灵活变通者,对手也能变为朋友,这就等于为自己的未来添了一条路。因此,要变通你的思路和态度,不要总是“一根筋”扯不断。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一根筋”不但不利于合作,还影响工作效果。工作上的交往不同于个人选择挚友良朋,应该从工作的层面上考虑,尽量搞好彼此的合作。这种合作,是比较宽泛和宽容的。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习惯及爱好,如果在与他人合作中,过分强调对方行为性格中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就会因为这些微小的隔阂而引起沟通上的障碍,产生好恶,从而影响合作。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与不好应付的人打交道。交际技巧上也相当重视这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的人与这种类型的人往来时,心情都相当不轻松、不愉快。如果可能的话,大家都想对他们避而远之。但是,既然无法避免,最好的方法便是正视并面对这种人,并设法寻求解决之道才王道。唯一的克服方法,就是打开心胸,消除偏见以及找出对方的优点,再虚心跟他接触。这些方法,确实具有正面的意义。然而,在付诸行动时,这种不好应付的人经常不按牌理出牌,所以,想要达成上述的建议并非易事。而且,一般人均很难轻易地从脑海中消除成见。因此,在处理这种人际关系时,必须先在想法上作巧妙的适当的转变。
做人要学会用“变”,要知“变通”之要领。当我们遇到阻力而停滞不前,或因困难阻碍难行时,就要灵活变化一下方向,把阻力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正所谓“低头也是一种智慧”,低头不是对人臣服,而是一种灵活变通的智慧,是调整状态,相机而动。所以我们一定要抛弃自己的“一根筋”。善于变通的人能够认识到,机会就什么而言而成为机会,并会及时采取行动以抓住机会。变通能力需要以洞察力和行动力为武器,时时与自身固执的心态作斗争。如果固执的心态始终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通,那么结果一般不会很好。人生之路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敢于突破自我是一种智慧。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会想办法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拉长、拓宽、积厚,甚至以一种超越时空的姿态永存于历史。扩展思路,不墨守成规,才是人生之大境界,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才能自由撷取生命中的丰美而不为其一成不变而所累。人生的征途上,我们要与时俱进,灵活变通,细心观察,敢于质疑,勇敢实践,不断地去升华人生的成就与感悟。
十四、让人舒服
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想要别人让你舒服,就要先学会先让别人舒服。让人舒服的人,一定是懂得将心比心,能够换位思考的人。很多时候,一个举动,一个表情,就能向世界传递温暖和善意。让人舒服,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我们想让人喜欢,美貌不是关键,财富也不是理由,就是那一种让人如沐春风的舒服感,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让人无法抗拒。我们让别人感觉舒服,别人就会回报给我们真诚和善意,也让我们前方的路更开阔平坦。就像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的教授泰勒·本-沙哈尔说的:能让别人感觉好,为什么不让别人感觉好呢?毕竟你对别人的态度里蕴藏了别人对待你的方式。著名哲学家菲利普•佩迪特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它并没有固定的公式可依循。但是无论情境怎么变幻,对象怎么更改,我们只要记得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从关心对方,愿意了解对方,体谅对方的心情出发,说话、做事懂得为别人留下空间和余地,就足够了。《菜根谭》有句话叫: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禄也长。人情正如大自然的四季变换。我们的身边常有一些言行不太顾及别人只管自己痛快的人,遇到事情不顺遂时,他们便抱怨人情冷漠,时运不济,殊不知这些都是他自己造就造成的,是他自己的脸上写着别理我,语气里透露着不要烦我,举手投足间释放着快走开的讯息,才把生命中的贵人都一一推开了。正如知名台湾艺术家曲家瑞老师所说:每个人生命中的贵人可能以各种形态出现。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无论在哪里,无论面对谁都要用一流的态度,做一流的努力。因为首先让自己成为高贵大气的人才更有可能吸引提携你、帮助你的贵人。并不是谁的运气特别好,只不过是他们在一般人不大留意的角落,关怀了别人,体谅了别人,让别人感到舒服后得到了一份必然的反馈而已。太多时候挡住我们去路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越是自信和强大的人,越是尽力让别人舒服,这是因为他们已经超越了“有我”的阶段,进入“无我”的境界。让别人舒服,是高级的情商,也是高境界的高雅为人。据说,国画大师张大千,曾画过一副《绿柳鸣蝉图》,准备送给自己的一位收藏家朋友。只见画卷上,一只夏蝉紧紧趴伏在柳枝上,头朝下,尾朝上,做振翅欲飞状,着实形态逼真,意趣动人。正巧大师齐白石看到了这幅画,他一看夏蝉的姿势,便知张大千犯了错误。怎么办?直说自然不妥,会让其尴尬或觉得没面子,思量良久,最后探讨性地跟张大千大师说:“我以前跟一位老农聊天的时候,无意中听他提及过,说蝉的头部好像都是朝上的,很少会朝下。不过这是他一家之言,难免会有误,我也不知到底对不对。”张大千听完后,不知对错,只是哦了一声,说了句,是吗?为慎重,后来,他专门去观察了柳树上的鸣蝉,发现自己果真画错了。他将观察结果告知了齐白石后,又在画作上及时纠正,才避开了一场人前闹笑话的尴尬。道谢之余,张大千突然琢磨过来,齐白石向来擅画花鸟、虫鱼,笔下作品无不细节考究、神态逼真,他又怎会不知道树上鸣蝉应该如何画才对呢?不过是齐白石怕自己人前出丑,有心相助,又恐伤了自己面子,才委婉地借老农之口提醒自己罢了,想到此张大千大师甚为感动!这样妥贴的帮助之举,让张大千对齐白石的为人更多了几分尊敬。谁能没有短处,谁能没有一时之难,谁能无需他人帮助?但贸然相助,有时候又会触碰到对方敏感的心灵,伤害到对方,所以,要尽力做到体面周全得体,齐白石大师顾及他人感受,让人体面舒服的做法用心良苦,高雅高端,值得学习效仿。北宋思想家张载,在《正蒙·中正》篇中说过:“以爱已之心爱人,则尽仁。”这世上或许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却有推己及人。能够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是一种难得的修养。用让人舒服的方式,与人相处,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所以我们在过好自己生活的同时,还要分出心思,使出余力,去照顾周围的人的感受。让别人舒服,不仅仅是高情商的表现,更彰显了独特的人格魅力。一辈子那么短,我们每个人都值得被温柔相待,愿我们,让自己丰富,让别人舒服。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既让自己高兴,也让别人舒服。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中,写道:人生实苦,所以,我们不妨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加点“甜”:学会让自己每天开心,努力让别人感到舒服。人生的真谛,其实就藏在这句话里:“活着,让自己高兴;做人,让别人舒服。”我们在为人处世中,要切实做到,给人舒服,予己丰富,照亮自己,温暖别人!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干事创业的环境与氛围。
十五、给人面子
面子定律告诉我们:凡事为人留情面就是给自己留退路。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在中国人眼里,脸面就是人的尊严,底气,甚至大过天。与人交往,注意给人留面子,不是别人有多值得,多优秀,而是我们懂得体恤他人,褒奖他人,深谙为人处世之道。面子是意识形态范畴,人人都需要,它不关乎身份地位,不关乎功名利禄,是每个人都希望的存在感。给人留面子,是一种聪明。“人要脸,树要皮”,中国人尤其好面子,做什么事都会考虑自己的面子。面子的本质是尊严,用需要层次理论来讲,就是受人尊重、得到认可的需求。谁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与人交往,即使我们再优秀,也别忘了给他人留点尊严。给别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留退路,在家庭关系中尤为重要。很多家庭的破裂都源于妻子在外人面前太不给丈夫留面子,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家庭不是一比高下的地方,而是举案齐眉、互相尊重的港湾。
中国人好面子,已经成为共识。可是,如果我们对人性、对人心有足够的体悟,对历史、对时代有较多的思考。就不难发现,古今中外,对面子都是很看重的,因为,面子绝不是“面子”两个字那么简单,他代表了太多东西,自尊心、身份、地位、价值观,等等。中国人尤好面子,什么事情都是以面子为先,只有保住了面子,事情才会进展得更加顺利。面子问题可大可小,但不能不重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懂得去尊重别人,要尽量维护和保全他人的面子。遇到事情了要沉住气,不要只想着自己,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损害他人的情感和尊严。其实我们对别人好一点,帮助别人挽回面子,实际上也是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后路和退路。中国人最讲究的是面子,任何时候,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看破别说破,面子上好过;伤什么,别伤人面子,千万不要揭人老底。人生在世,“名”最为紧要。为了脸面,人可以“打肿脸充胖子”。伤了面子,人就会和我们结仇,甚至会报复;给人面子就是让人体面,则会生出感激之情,结出友谊之花。但无论是给面子,还是留尊严,都要在政策法规的框架内,在原则允许的前提下,一定要合情、合理、合规、合法、得体,说得过去。谁要忽视了脸面问题,他自己也断不会混得“有头有脸”,不去尊重别人,谁会给你好脸。面要别人给,脸要自己挣,与人脸面,予己方便,若能如此,定能左右逢源。(未完待续)
2024年12月8日作于北京
作者简介:熊绍君,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正高职称,为中国当代知名媒体人、著名正面思考者、激昂深度评论员、正量社会活动家、迥邃预判观察家、纵论思想家、宇观理论家、绍君体诗创立者、全国“今日帮扶〞活动策划创意者、倡导主推者、操作践行者。早年在省直单位供职,历任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省直机关马列理论小组成员、省政府新闻网(报)社长兼总编,后至中直单位工作,先后供职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并担任总编、总监、主编等职,现为中央直属主流媒体频道(栏目)总监兼主编,国际艺术家与企业家刊网联盟名誉总编。
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执着的事业心及非常深重的家国情怀,还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多愁善感!他是个极富爱心怜悯心的人,心地非常善良并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他已在全国上下全面开展“今日帮扶”活动,现正在积极筹备“今日帮扶公益基金会”,他把自己有限工资和积蓄大都奉献给了弱势群体及需要帮扶的人,他要把人间大爱献给人类!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构筑和乐,创造美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终生的职责与追求,以“笔绘沧桑,文抨时弊;传播正量,讴歌美好;助力公平,维护权益;抑恶扬善,伸张正义〞为己任和使命,他才华横溢,能写善辩,公道正派,无私无畏,以直率敢言著称,为华夏真正脊梁与良心!他著述近六千万字,发表各类文章四千多篇,获奖一百多篇,作品散见或收录于国际国内四百多家新闻媒体和出版单位,他现在非常繁忙,但依然坚持每天著述一万贰仟字和赋诗一至二首,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可敬可佩!他先后研读于六所知名高等学府及院所,学从三师,知识渊博,品德高尚,论述深厚,观点鲜明,为国为民,已成一家之言,深受高层和网民读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