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事一定要遵循定律遵守规则,人间所有的美好,我们都无法穷尽;天下所有的规则,我们也不能全然领悟。而不管人生在哪个高度,不管生活在哪个层次,做人,依心依境,入情入理;做事,依规依矩,讲道讲德,就是最好的自己!生命有情脉,万物有本性;世事有更替,人生有定律,天地有规则,这便是岁月在时空中的意义。泱泱世界,规则以生活而成全;芸芸万象,生活以规则而完美。生活与规则,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在时空里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衡。规则是指导人们行为思想的理念,是衡量人性好坏的标准,是弥补人性缺陷与误差的尺度。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意思是: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他犯错误的机会还是很少的。张居正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天下的事情并不是难于怎样去建立法规条例,而是难于既是有数不尽的规则行文,也不是人人都能去依法律己;要去听别人的规劝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而难的是听过别人的金语良言后,却无法真正的去践行。人间万象,终因规则,没有规则,难成方圆。人可以由规则知道什么是真理,可以由良心知道什么是正义。而生活中,毁于自由的人性,比毁于失意的人性总是要多,而丧于正义的人性比丧于良心的人性则更要多。规则就是这样,一旦失守,沦陷的不仅仅是人生,还有人性和人格。其实,规则也并不是一条笔直的线条,非要让人不偏不离的走到尽头,世间的所有事情都是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而规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也是随着时间地点变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更多时候,人们还必须得冲出那些不合理性的规则和条条框框,必须得超越那些束缚人们意识和思想的陈规陋俗。只有这样,人自己才能与灵魂一起获得一个全新的开始。有人的地方,就有世界;有世界的地方,就有规则。规则是事情本身作用于人的感觉时所折射的意义。如果一个人做事不去遵守规则,假如一个人做人背弃规则,结果则一定是残酷的。就像那些酒后在道路上飙车的,置自己和别人生命于不顾的人们;就像那些见机倒地,特为讹诈好心人的人们;就像那些利势滔天、炙手可热,却时时在蹂蔺别人人格,时时在草菅别人生命的人们。人生的定律规则有很多,但我们要尽力遵行好以下几条。
一、人生定律
自古以来,老祖宗就一直告诫后人,要懂得做人,所谓天下事就是人事。若连做人都不会,事能成吗?就更不要说,还要有所作为或光宗耀祖了。那么做人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呢?当然有!除了人人都知道“树正气,走正道,无不义”等外,其实还有很多更具技巧的“做人定律”,对我们做人做事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一)平衡定律。世界始终以它微妙又独特的方式维持自己的平衡。与人生有关的七大平衡定律:一是苦难守恒定律。苦难,是人生的基本属性。每一个人这辈子吃苦的总量是恒定的,它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产生,它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每个人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难题,我们现在选择逃避它,就不得不在未来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对付它。有大师说过:其实人生的很多苦不是本来就有的,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生命挖的坑,坑不填,苦不断。所以,不主动吃苦,就会被动受苦!不早些吃苦,就会晚些更苦!二是幸福守恒定律。幸福,取决于一个人能否正确看待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这个态度的合理指数,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指数。人生的幸福指数,只会随着这个态度更加端正而提升。幸福和一个人的财富、名声、权力没有必然关系。无论他赚了多少钱,爬到多高的位置,幸福程度不会因此绝对增加。《大学》中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要牺牲名利去换取幸福,不要牺牲幸福去换取名利。三是自由守恒定律。一个人的自由度,取决于他知道多少自己不能干的事。一个人把禁区看得有多清晰,他的自由范围就有多大,“自律”才能衍生自由。凡是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会让你痛苦。你越想胆大妄为,无所顾忌,你无形中的束缚就越多。因为,自由是自律下的自由。四是快乐守恒定律。一个人的快乐程度,取决于他分享了多少,和他占有多少没有必然关系。因为每当你从外界获取了一分,你被推向对立的机会就增加一分。只有当你学会了给予,你才能收获快乐。你越想通过占有获得满足感,你就会越被推向对立。五是得失守恒定律。一个人能得到多少东西,取决于他最终敢于舍弃多少东西。每一件得到的东西,都是用失去的东西换回来的。一个人,如果什么都想得到,最后往往什么都得不到。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想要,最后往往什么都是他的。你越想得到,就越该学会付出。六是财富守恒定律。一个人最终拥有的财富值,取决于他对世界创造的价值总量。无论你曾遇到了多大的机遇,财富达到多大量级;还是一时遭受多大的困难,落得一贫如洗。无论你是一时少年得志,春风得意;还是你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上天总会找一个机会,让你的财富保持在命中应有的数字。一个人外在的财富总是与内在的财富对等。你越想投机,面前的陷阱就越多!七是生命能量守恒定律。生命的能量守恒,表现在以下三大平衡:1,自动平衡:当我们的德很厚,精神超出物质的时候,宇宙有个规律会自动恢复平衡,使得物质和精神平衡,物质会自动出现。我们人体也是一样,阴阳不平衡时就要生病,阴阳极度不平衡了就要死亡,这是无法拒绝的。同样,很多时候财富也是拒绝不了的。只要大量积功累德,成功是无法拒绝的,是无路可走,无法选择的,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易经》说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2,被动平衡:如果一个人德很少,物质太多,结果就是多出精神的这部分物质会消失,这也是无法抗拒的事情,甚至会出现天灾人祸。我们永远不要去只看重物质,永远要把注意力放到精神建设上来,当我们去积德的时候,就算物质暂时得不到,但是心里会觉得特别美,生命会特别喜悦。3,主动平衡:当我们懂得了能量守恒定律,或者叫宇宙平衡的规律后,就可以主动运用这个定律,去创造平衡,以便趋吉避凶、消灾免难。也可以主动运用这个规律,去创造不平衡,如多积德,少物欲,来推动现实命运的改变,更有甚者,升华生命,转凡成圣。当我们发现生命中的物质远远超出自己的能量,外在的拥有远远超出内在的精神时,就可以主动把外在的物质奉献出去,拿去支持国家建设,支持传统文化弘扬、修建希望学校等。平衡定律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当某一个方面不足的时候,必然会与之相对应的方面出现多余。比如“识不足则多虑”,当一个人见识不足的时候,就会过度担心很多事情,诚惶诚恐,没有安全感。就好像杨绛的那句话:你的问题在于想的太多,而书读的太少。再比如“智不足则多疑”,当一个人认知不足的时候,就会对很多没见过的东西半信半疑,总是在怀疑一切,徘徊不前。还有“度不足则多怨”,当一个人的格局不够时,看到的都是不公平,时间一长会导致自己充满愤恨和不满,整天抱怨和哀叹。生活就是一个天平,我们每拥有一件东西,就要为拥有它而付出代价。
(二)因果定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三)匹配定律。人只能得到和他相匹配的东西,一旦自己拥有的东西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患。比如:一个人的名声不能大于才华;财富不能大于功德;地位不能大于贡献;职位不能大于能力。《周易·系辞下》里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一个人,永远只能享受和他相匹配的东西。所以,得到一件东西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配得上它。
(四)卡贝定律。有时候,成功需要一点格局,这个格局名叫“放弃”。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总裁卡贝就给员工提出过一条建议: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它是创新的钥匙。这就是后来被奉为经典的“卡贝定律”。如果你空有一腔热血,却始终在无足轻重的事情上摸爬滚打、费尽心思,那不是执着,而是愚蠢。当方向错了的时候,停下来也是一种进步。弄清自己的擅长,了解自己的力量,只有选对了方向,才有可能看见希望。爱因斯坦曾说:“如果给我一个小时,去解答一道关于我生死的问题,我会先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以解答这个问题。”
(五)吸引定律。人的心念或思想总是与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或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或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六)备份定律。程序员编程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备份。万一硬盘故障、代码丢失,没有备份,损失就会相当惨重。人生也是如此。当你只给自己留了一种选择,一旦那扇门被关上,便只能做困兽之斗。备份,就是另一种可能。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学习用左手剪指甲,因为你的右手未必永远管用。”这就是备份定律:思路清晰的人,凡事都有两手准备,从来不是一根筋走到底。人人都希望岁月静好,可现实往往是大江奔流。可怕的不是突然的变故,而是遭遇变故之后,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给自己多一份备份,就是给人生多一种可能。
(七)当下定律。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根据吸引定律,如果人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人总是担心将来,人的担心就会把人不想发生的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眼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有针对性做好相应工作,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的方面发展。
(八)在乎定律。有一次,孔子给颜回讲了一个道理:在一场赌局中,决定胜负的东西既不是技巧,也不是运气,而是你赌博时候的下注。为什么呢?有人拿普通瓦片当赌注:他赌得自如潇洒,因为不在乎这个瓦片,所以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有人拿昂贵带钩当赌注:他赌的战战兢兢,手脚被困。而那些拿黄金当赌注的人,在赌局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神志昏乱了,因为他太在乎了,患得患失,气度和魄力全无,其结局可想而知!很多人事情做不好,就是因为手里的东西攥的太紧了,或者总是盯着目标不放,是放不下,所以诚惶诚恐,畏畏缩缩。世间的大部分失败,其实是败给了“在乎”二字。如果一个人能放下,就在他放下的那一刻,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九)80/20定律。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须知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及本质的进步,量变才能到达质变,为什么成功的人总是少数,因为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总是少数。
(十)布施定律。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钱或物质,你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欢喜心,让他人舒心愉悦,你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十一)曲线定律。大家都知道,最短的距离是直线。但做人方面,最有效的距离,却往往是曲线,这就是“曲线定律”。有些话有些事,直截了当去干,往往办不成,甚至还会引来更多阻力甚至是矛盾。可若曲线运动,如下面周文王这般,来一番“梦遇先王指点”,却立刻发生了奇效。因此,做人方面,对这则“曲线定律”,不可不察,不可不知!若能举一反三,学会并做到,那表明您不但会做人,且还拥有了有效的处事手段和办法。周文王巧遇了渭水边钓鱼的姜子牙,一番摸底后,确定了姜子牙是大才,就想把姜子牙请出山。可问题是,姜子牙就是一寒酸老者,却马上要身居高位,指点江山,周文王身边的那些臣子,谁能服气?非引发出内讧或矛盾不可!于是,周文王便回去了。第二天一大早,就惊恐喊来群臣,言称:昨晚做了个梦,有一位黑面长须的老者,骑着一匹怪马,那马蹄子半边竟然是红色的。他对我吼,渭水河边有位直钩钓鱼的老者,是当今最牛的人才,能成就你的大事,为啥不去请来?说到这,周文王看着大臣说:“然后我就醒了,越想越奇怪,我这梦是吉是凶?”所有大臣都齐声喊:“大王梦中那老者,正是先王的模样啊。还有啥可说的,赶紧遵照先王指点,咱一起去请!”周文王这才如梦方醒般,带着众人来到渭水河边,隆重请出了姜子牙。才有了姜子牙出山,辅佐文王、武王灭殷商,造就了周朝800多年基业的历史。这也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的由来。
此外,还有很多的人生定律,如,讲理定律、缺陷定律、诱惑定律、时间定律、平淡定律、失败定律、争辩定律、责怪定律、站队定律、憎恨定律、信心定律、认人定律、放松定律、应得定律、间接定律、初次定律、墨菲定律及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帮人就是帮自己,害人终将害己,好人必有好报等。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但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些做人智慧,却依旧发挥着指导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平时我们要多从老祖宗身上吸取些智慧,总比摔得鼻青脸肿后,再去痛苦总结,更有效用,且更显得聪明。
二、做人规则
游戏有规则,做人也有规则,游戏只有遵循规则方能玩下去并达到娱乐的目的,做人也只有按规则处事方能行稳致远。遵守好以下规则,你定能把人做好并将如意通达,你的人生也会越来越顺。
(一)一生最大的成本是你自己的身体。有身体方有未来,没有身体一切都谈不上。你的身体是你生命的载体,只要你还在世间,你就寄居其中,热爱它、赞赏它、尊重它、珍视它、善待它,它就会全心而健康地为你服务。如果你无论生来时是个什么样子,你都能够真正地去热爱自己、接受自己并对自己感到满意的话,那么你在自己的一生中就能如愿以偿。
(二)学会等待,明白越急事越坏。大家对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成语的含义也都很理解,可是在具体对待事情的时候,总是想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总等待不及,结果是你越急越办错事,越办错事,你的心态越不稳定,你的心态越不稳定,就会越影响你的情绪,你的情绪越不好,你办事的时候犯的错误就越多,形成这样的恶性循环之后,失败就是你的结局。要知等待是你必须付出的成本,否则你损失更惨。
(三)再大的事也是一点点做出来的。世上无大事,把眼下的事做好,就是你最大的事。我们总是向往那些成功的人,实际上他们在成功的路上,也是把一点一点的平凡小事积累起来的。成大事的人,把这个大事分解开来,回过头看每天做的事,都非常平凡。人,活在世上要学会积累,懂得量变和质变。
(四)改变自己尊重别人适应社会。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和社会,我们能做的只是改变自己、了解并尊重别人和适应社会。每个人的三观都是经过有几年、几十年的成长塑造,不是一个人的几句话就能改变的,就算因为你的话一时觉得十分的亢奋,但是由于思维的惯性没过多久,他又会打回原样。我们有可能做到的是在了解别人和社会的基础上去引导他们,然后在引导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激发他人。
(五)读书要学以致用。人,一辈子别拒绝学习,拒绝学习就是拒绝人生,肚子里的墨水,就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底气,当你的精神世界越丰富,你就越有力量,活得就越从容。但光读书是没有用的,在读书的时候,必须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在思考之后,还要在生活工作中去运用去实践,并且在自己的体系中不断完备自己曾经学过的理论,这样子,读书对你来说才是一件真正有用而且高效的事。一些人动不动炫耀自己读了多少书,但问问他从书中学到了什么、书中又讲了些什么、对我们和社会有什么触动和启示?他却总是一脸的懵懂。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不懂用不了不如不读书,读书只有学以致用方能领悟其道推动实践促进工作。
(六)做好自己方能立人成事。打铁还须自身硬,做人全靠自己行。做好自己关键就是要发展好成就好自己,让自己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不能做好自己的人,或者不学无术、懒懒散散;或者恃才傲物,为人刻薄;或者性格卑劣、满腹贪念;更有甚者失去理智误入歧途。这样的人连自己都会讨厌自己,怎么能奢望别人的高看你呢?又怎么可能赢得好的人脉和好的发展呢?自己不优秀,认识谁都没用。内因永远起决定作用。
(七)适当的麻烦别人。人与人之间要经常联系和走往,要切实做到:信息互通、有无互补、彼此借势、共谋发展。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毕竟有限,凡事只依靠自己,则势单力薄,很难成就大事,同时,我们不依托别人,相当于在无形之中,拒绝了所有人的靠近,有些时候,懂得适当的麻烦别人,反而更受欢迎,人与人之间不麻烦别人,关系就无从建立,资源也无法共享。
(八)谨言慎行决定人一生的成败。看看身边的人,凡是谨言慎行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而绝大多数成功者,属于那些谨言慎行的人。社会复杂,人言可畏,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能轻举妄动,要三思而后行。特别是说话,往往说者无声,听者有意,会产生很多的曲意与许多的误解。所以人们常说,用一年学会说话,但却要用一生学会闭嘴;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永远记住:1,急事慢慢地说;2,小事幽默地说;3,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4,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5,做不到的事别乱说;6,伤害人的事不要说;7,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8,别人的事小心地说;9,自己的事听别人怎么说;10,尊长的事多听少说;11,夫妻的事商量着说;12,孩子们的事开导地说。嘴巴是罪恶之门。虽然话可以从口中轻易溜出,但它所带来的后果却深远而严重。如果说得太多,将惹上麻烦,就像鹦鹉落到被关在鸟笼的下场。所以,我们在社会上一定要谨言慎行。
(九)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战胜自己就战胜了一切。我们总喜欢和别人比较,别人比我们强,我就想要去战胜他,然而,人生真正的敌人只有自己,当你真正战胜自己的时候,其他人便不战而胜。我们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不足。我们可以憧憬,但期望值不能过高。因为在现实中,总是会打折扣的。可以迎接挑战,但是必须清楚自己的方向。也就是说,人一旦有了自知之明,也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什么过不去的难关。
(十)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这个世界,无论是谁,都要学会独立自主,我们的人生很短暂,别总是去听别人的。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要活成自己的模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没有遗憾。我们的生活常见两大误区:一是生活给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似乎因为自己无法证明自己的幸福,所以才需要用别人的眼光来证明,其实这是一种虚荣和自卑心理在作怪。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你不独立自主,老是活在别人的影子里,你注定活得没底气,没尊严,你只有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不依赖别人,你才能活出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人不要活得太被动,因为这样会让你很辛苦。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就行,用不着向别人证明什么,也不要光顾着看别人,走错了自己脚下的路。有句名言:谁若游戏人生谁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个奴隶。
(十一)学会拒绝,只对自己好的人好,学会冷静理智对待每一件事,学会果断说干就干,学会思考该放的放、该忘的忘。人活着,没必要对所有人都好;做人,不要不好意思,要学会拒绝别人,我们只对对自己好的人好。对我们好的人,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值得敬爱的人,我们应该热情一点,至于其他人,该冷漠的就冷漠,该拒绝的就拒绝,没必要委屈了自己。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当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冷静,千万不要冲动,冲动是魔鬼,只会害了我们,让我们做出错误的抉择,其结果,不堪设想。人活着,不管做什么事,也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冷静地去面对,理智的去解决,冷静才是最好的姿态,理智才是最好的方式。人生没有太多的时间给我们犹豫和分析,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该出手,就出手,千万不要犹豫不决,机会稍纵即逝,果断一点,说干就干,不要错过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这辈子,总会做错一些事,但我觉得,做错了,要比错过的好。做错了,改正过来,以后不要再犯就行,可一旦错过了,留下的,不是后悔,就是遗憾。人生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反思过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把那些该放的放下,把那些该忘的忘掉。放下了该放下的,才能得到解脱,活出自在;忘掉该忘掉的,才能散去忧愁,给快乐腾出空间。
(十二)人生要么是一次冒险,要么什么都不是。人生就是一场未知的冒险,没有人会事先知道结局。别人只会尊重你的选择,而不会在意你的牺牲。没有人为你的选择负责,所以,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和别人一起感伤你的不幸,而应当冷静面对目前的状况,用心并且负责地去解决你现在的问题。只要能对自己的现在负责,那么你的未来也会为你负责!我们一生都必须对自已的每一种行为、言谈和思想所带来的后果负责,学会顺其自然,是获得幸福的关键,勇气是灵魂的一种杰出力量,是人生为获取成功而必须唤醒的激情,世界上每一个人有能力去做的事情,要远远多于他认为他能做的事情,人生要么是一场冒险,要么什么都不是,但,冒险并不是任性而为,我们需要努力积累冒险的资本。想要飞,要么攒够机票钱,要么自己长出一对翅膀来,千万别通过跳崖来寻找短暂“飞翔”的快感。人与人最大的区别不是能力,不是学历,不是资本,而是勇气,是敢不敢;做与不做是截然不同的,人不去尝试,不去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能量。史玉柱当初欠下2.5亿成为全中国最穷的人,但是他依然相信自己会东山再起,在2.5亿欠款的压力下重新杀出了一条血路,如今依旧是亿万富豪。富人和穷人的差别并不是资本的差别,而是思想上的差距,富人的潜意识是投资,穷人的潜意识是攒钱,富人让钱生钱,穷人用体力甚至生命换钱,富人即使败了依然相信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而穷人从骨子里都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只能这样了。这压根就是天壤之别。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可能不冒任何风险然后有所收获,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如果想改变现状唯有去探索不知的风险,如果不想一无所有又不想冒任何风险那是不可能的,毕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选择避免风险,那就只能接受一无所有。人生要么是一场大冒险,要么一无所有。要么接受风险,要么接受一无所有。我觉得冒险的人生是不被定义的,因为别人根本无法定义。洛克菲勒送给他子孙的一句话是:你正朝着赢得一场伟大人生前进,这是你一直以来的目标,你需要勇敢,再勇敢。人生,富贵险中求!无限风光在险峰。
(十三)学会舍弃该放手时不贪恋。舍得才有得,《易经》没有教人学会放手,只是告诉人们一个永恒的规律:一个事情,如果发展到了极点,接下来必然是消退。乾卦曰:“上九,亢龙有悔。”事情发展过头了,如果自己还不懂得自控,不懂得放手,那么结局,就是悔恨。《易经》中,失去的东西,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再回来,表现为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用攸往。生活中,人最舍不得放下的,就是情和钱。哪些该舍,哪些该留,其实人的理智是很清楚的,只是情绪不受控,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长痛不如短痛,我们只有坚定意志,舍去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才能腾出空的位子,留给适合自己的东西。
做人,虽然不容易,但也不是那么难,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要有自己做人的原则,还要有自己可遵循的规矩。以上做人的规则,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是十分有用的,如果我们能遵循这些规则,我相信,我们就不会活得那么纠结了,我们就能活出自己、活出自在、活出精彩!(本章完结)
2025年元月20日作于调研采访途中
作者简介:熊绍君,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正高职称,为中国当代知名媒体人、著名正面思考者、激昂深度评论员、正量社会活动家、迥邃预判观察家、纵论思想家、宇观理论家、绍君体诗创立者、全国“今日帮扶〞活动策划创意者、倡导主推者、操作践行者。早年在省直单位供职,历任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省直机关马列理论小组成员、省政府新闻网(报)社长兼总编,后至中直单位工作,先后供职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并担任总编、总监、主编等职,现为中央直属主流媒体频道(栏目)总监兼主编,国际艺术家与企业家刊网联盟名誉总编。
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执着的事业心及非常深重的家国情怀,还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多愁善感!他是个极富爱心怜悯心的人,心地非常善良并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他已在全国上下全面开展“今日帮扶”活动,现正在积极筹备“今日帮扶公益基金会”,他把自己有限工资和积蓄大都奉献给了弱势群体及需要帮扶的人,他要把人间大爱献给人类!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构筑和乐,创造美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终生的职责与追求,以“笔绘沧桑,文抨时弊;传播正量,讴歌美好;助力公平,维护权益;抑恶扬善,伸张正义〞为己任和使命,他才华横溢,能写善辩,公道正派,无私无畏,以直率敢言著称,为华夏真正脊梁与良心!他著述近六千万字,发表各类文章四千多篇,获奖一百多篇,作品散见或收录于国际国内四百多家新闻媒体和出版单位,他现在非常繁忙,但依然坚持每天著述一万贰仟字和赋诗一至二首,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可敬可佩!他先后研读于六所知名高等学府及院所,学从三师,知识渊博,品德高尚,论述深厚,观点鲜明,为国为民,已成一家之言,深受高层和网民读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